小舟从原地再次出发,这次有卓琰亲自掌舵,又一直输着灵力,小舟历经三日不停,一路也没再见到记号,卓琰本以为自己走出了迷圈,没想到第四日小舟力竭将停时,前方雪地中又出现了离火剑留下的痕迹。
不同的是,焦黑已经被雪覆盖了一部分,只有中心余焰尚存处还坚持着,这说明时间是真真切切地走着,但他们花了不同的时间,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说明此番所遇并非是普通的迷障。
鹿吴猜道:“不能用法力行路,否则会回到起点。”
“这……”卓琰环顾四周,不禁道,“山这么大,各山也不相连,莫非还要泅水么?”
鹿吴摇头,沉思半晌,道:“或许我们该从水麒麟本身去想,身为仁兽,它会希望人们怎样去寻到自己?”
“仁兽,仁……”卓琰背着手来回走了两圈,停下脚步,道,“还未入仙门时,家中曾经请过先生开蒙,我记得他教过一句‘仁者无敌’,属儒家典籍,推及道家,倒有一句类似,‘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鹿吴心有所感,目光落在河上。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卓琰立刻明白,他回到河边,取出一只乌篷船置于水上,招呼着鹿吴一起上了船,尔后也不施法,任由船漂流而下,不知往何方而去。
鹿吴一脸惊异,观摩片刻,不由问道:“这是凡人所作?”
卓琰笑着点了点头,道:“昔日在江南游历时,我曾经到过一个名叫山阴的地方,这种船是当地特有,我觉得有趣,便买了一只,没想到在这里竟然用上了。”
“听起来和陆博棋盘一样,如此说来,你的芥子囊里一定有很多这样的宝贝。”鹿吴露出柔和的笑意,由衷道,“你很喜欢人间。”
“难为你看得上。”卓琰见鹿吴难得心情大好,提议道,“这里到底没有江南的意境,将来回到人间,我们再亲自去一趟才好,你一定也会喜欢。”
鹿吴目光中有了期待,点头道:“好。”
两人也不去看外间船如何行走,打坐之余闲聊时,从先前鹿吴谈截教变成了卓琰聊人间,日月在此间更替,三日之后,周遭忽然变冷,船也缓缓停了下来。
卓琰弯腰出去,来到了船头,只见前方伫立着一座大山,山峰往下有一块深至半腰的豁口,正合“不周”之名,卓琰虽早有准备,最终当真因随波逐流而寻到此地,还是不禁生出了些无奈:“不争,不争……先圣说无为而治,是希望君主不与百姓相争,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但神旨既是天道的一部分,我走这条路便是逆天之举,如何说得上顺应天道呢?”
“方才你所说的的无为应是人心所向之‘道’,而非人间帝皇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而订下的规矩,可追究神旨来源,乃是昊天愤于通天教主欲改天换日的举动,实际是出于私志,而非顺应天地自然的法则。”鹿吴没有看过那些典籍,只能尽力说出自己的理解,“鸟兽化人、凡人登仙,这些乍看都是逆天之举,但其实过程中有道道关卡,又有九天雷劫,真正能成功的,便是得了法则认可,即得道。碧游宫众人皆应顺行此道,而不是被一道神旨斩断前路,你并未带着大家走捷径,仅仅是让所有人回到这条路上而已,又如何不能是匡扶道法、顺应自然呢?”
卓琰回头笑道:“当真如你所言,那我与这位仁兽还算是有共同志向了。”
鹿吴出了船舱,率先跳到岸上,他仰头看着巍峨高山,道:“大体如此,漂流到了源头,我们终归还是要爬上山去。”
卓琰来到鹿吴身边,呼出一口白气,道:“走,去层城。”
两人化剑为杖,沿着陡峭雪峰一路往上攀去,此处没有台阶,因此他们也就没有一步一步往上,间或借身法腾跃山间,不过半日功夫,便来到半山腰的缺口处,至此方见山后情景——大片梅花开放在山间,蔓延到山脚处,围住了冒着白雾的碧潭,潭水中央有一直巨大的泉眼正在涌出泉水。
卓琰放眼看去,只见潭水连接着周遭所有的河流,不禁道:“莫非阆风巅所有的温泉河都出自此处?会不会传说有误,其实水麒麟喜好温水,正休息在潭水中?”
鹿吴摇了摇头,心生向往之意,但向前走了两步,他终是停住,抬头看向高高的山顶,顿了片刻,还是道:“我想上去看看。”
卓琰不舍地收回目光,问道:“先去哪边?”
“分开走。”鹿吴说罢,先往靠近自己的那一边走去,只是不等他攀登,忽然腕上一热,他抬手看去,发现那里被绑了一根红线,另一端延伸出去,正在卓琰手中。
卓琰手腕一转,将线缠好,笑道:“分开可以,但不能失联。”
鹿吴试探着拽了拽,发现红线随之变长,也不知最终能长到什么地步,他再向卓琰看去,后者已经急匆匆上山了,便也不多说什么,依着卓琰的意思抓好红线,转身朝另一座山头而去。
卓琰跑得飞快,是担心鹿吴拒绝自己的提议,直走了好一会儿才回头,发现鹿吴并未摘下红线,这才放下心来。
如此又是半日,卓琰终于到了山顶,高处风雪肆虐,饶是修士目力高于常人,也无法看到一里外的情景,卓琰只能通过红线感应两座山尖的距离,尔后顺着红线的方向传音问道:“你怎么样?”
“我到了。”鹿吴声音立刻响起,略作停顿后,又道,“还好有红线,否则连方向也无法辨明。”
卓琰露齿一笑,转而想到对方看不见,便开口道:“这座山顶端只有丈余大小的台子,除了一个麒麟雕像,什么也没有,水麒麟恐怕不在这里。”
“我这里也有雕像。”这次鹿吴停了更长的时间,才道,“麒麟像是何模样?”
卓琰知道鹿吴这么问,一定是麒麟像有异常,便走近细看,登时发现端倪:“奇怪,麒麟角和龙角相似,这个麒麟怎么长着一对好大的鹿角?”
鹿吴道:“我这边的麒麟没有角。”
“牡鹿有角,牝鹿无角,我记得麒麟也有‘牡为麒,牝为麟’的说法。”卓琰明白过来,“两座山头的麒麟像是一对。”
说完这句,卓琰心有所感,他仰头看着牡麒的方位,又抬起手,顺着红线看去,发现二者朝向恰恰相反,他便问道:“牝麟是背朝我的方向么?”
“是。”鹿吴很快反应过来,“挪动方位?”
“我看底座似乎是能活动的,不妨试上一试。”
鹿吴提醒道:“同时出手。”
卓琰应声,他站到牡麒面前,做足准备后,鹿吴那边也传来妥当的消息,卓琰便绷直红线,二人以红线动静为信号,一齐转动两座山上的雕像,牡麒和牝麟从背向转为面对面后,暴风瞬间停下,天地为之一静,眼前飞雪宛若鹅毛一般安静地往下落。
一扇蓝光包裹的门出现在两山之间的上空。
卓琰扯起红线,御剑行到中央,正见鹿吴拂雪而来,他不禁露出笑意,会合之后,一把抓住鹿吴的胳膊,带着他一道跳入门里。
如果说樊桐山是春与秋,阆风巅为冬,那属于凤凰岭的节气就应该是夏。此处山岭并不算高峻,其间百花盛放、瓜果飘香,卓琰刚一进来,便躺在草地上不想动弹了。
鹿吴坐在旁边,也不催促,只是刚坐下,卓琰腰间有一物滑出,鹿吴目光不自觉被吸引过去,待看清是何物,不禁有些惊讶:“这枚玉佩,你还戴着?”
“嗯?”卓琰抬头看向腰间,这才发现是青羊观分别时,鹿吴赠予自己的玉佩,他想到当日情形,不由笑道,“自然,万一哪天我遇到难处,还指望它带着你来相助呢。”
鹿吴垂眸,过了片刻,摇了摇头:“我如今可帮不了你许多了。”
“何必妄自菲薄?不说其他,便说这一路过来,你就助益良多。”卓琰枕着手,慢悠悠道,“法力是好,但失去了也没什么,只要心中清明,总会想到出路。”
鹿吴呆呆地看着远处,久久不曾言语。
卓琰侧头去看他,心中挣扎许久,还是说出了这一路都想问的话:“是**钉么?”
鹿吴一震,猛地回过头来,难言面上惊愕:“你……你如何……”
“如何知晓么?其实不难。”卓琰说得风淡云轻,但一直不愿面对的结果在此时成了真,还是让他一阵心痛,缓了好一会儿,才继续道,“你的修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降,我想来想去,也只能想到**钉。在塔克镇的时候,你问到了山图公子,当时秦师叔阻挠你去北海,你便也没坚持,是不是因为早已知晓山图公子的结局,那时只为确认?”
卓琰说罢,见鹿吴不语,不由低声道:“世上只有一根**钉,山图公子的事……是猊鱼告知于你么?”
鹿吴闭了闭眼,终于点头承认。
“他本来恐怕不是你的对手,是用此事乱你心神,又成了魔,才成功将**钉打入你体内,对么?”
被猜中了,鹿吴心中反倒放松下来,他再次点头,道:“差不离。”
卓琰不解:“神界与魔界对立,便是天道指使猊鱼追杀你,也不会让他以入魔的代价——秦师叔说你对猊鱼有恩,他究竟为何如此恨你?”
或是此地鸟语花香的安宁让鹿吴放下了心防,又或者是在这趟旅途中,卓琰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迈过了那道界限,鹿吴破天荒地选择了解释:“我曾经有个徒弟,名叫奚苑。”
是龟甲上的名字!卓琰立刻坐起,静待下文。
鹿吴侧头看了一眼卓琰,见他满脸严肃,便笑了笑,道:“奚苑很早便与猊鱼相识,我是因她而救下猊鱼,从而带其入道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三人都是一起在蓬莱度过,直到那场大战……”鹿吴轻轻呼了口气,叹道,“那时我受了重伤,是奚苑背着我摸索到了万仙阵的出口,拼尽全力送我出阵,尔后无当圣母带我离开,奚苑却永远留在了那里,猊鱼他……他因此事,很是恨我,这不是他的错。”
“也不是你的错。”卓琰立刻道,“万仙阵一役并非因你而起,你失去了师父、徒弟、同门……”
“但是我还活着。”鹿吴淡淡道,“活着就是我的罪。”
“如你这么说,你已经不是金仙,也没多久好活,甚至还要落得个神魂尽灭的下场,这道神旨是不是就该消失了呢?”卓琰说着,忍不住冷笑一声,从芥子囊里取出神旨打开,那段早已印入心底的旨意没有一字变化。
鹿吴自然也感受到了,实话道:“我本以为如此,但鸿鹄带来了神旨,说明它并未消失,所以我才决定来仙界。”
卓琰收起神旨,摊手道:“我方才说了,万仙阵之根本在于两教相斗,非你鹿吴一人能左右。这道神旨是通天教主触怒昊天的后果,神旨要你死,也要截教心法彻底断了传承,这些都非你所能化解。所以真要说错,我便委婉些,道一声‘造化弄人’罢了。”
鹿吴一怔:“造化弄人?”
“你总不能叫我直接骂天罢。”卓琰促狭一笑,“我还等着飞升呢,可别到时候叫人抓住机会,让天雷将我劈个外焦里嫩。”
鹿吴失笑,道:“绝不会,你一定能顺利渡过。”
“前提是我们要顺利到达仙界。”卓琰起身伸了个懒腰,尔后叉腰往四周看了看,问道,“你看往哪边去好?”
鹿吴解了心结,心中一阵轻松,跟着起身,不自觉靠近鹿吴,温声道:“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凤凰岭定然有这两者。”
“那就好办了,去!”卓琰并指驱符,无数只白蝶从他袖中飞出,轻盈飘向四方,去寻那凤凰栖身觅食之地。
①仁者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②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第 28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