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城该有九层,但是这里地势比起前面两层已经平缓了很多,从半空一眼看过去,甚至能看到所有山头,也就是说此地山高不足以称“九”,那么层城真正意义上的九层可能是从外到内。
白蝶飞了半日功夫,便来了反馈,卓琰看向南方,不禁拍了拍头,笑道:“南方朱雀,凤凰南飞,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鹿吴道:“我们奔波了好些时日,趁此机会略做休息也无妨。”
“不,时间不多了,我还有很多事要去做。”卓琰说着,抬手祭出离火剑,想了想,还是道,“凤凰岭不知是何情景,我们最好还是积蓄力量,灵力能省一点是一点,你与我同乘罢。”
鹿吴默默看了卓琰一眼,后者坦然一笑,一时倒让鹿吴分不清此话用意,但无论是刻意照拂还是当真为了节省灵力,总归都是卓琰一片好心,鹿吴便点了点头,跟着他踏上离火剑。
赤剑带起一道红色光影,在山岭树荫之间穿梭,待到树木渐稀时,前方变得更加平缓,一道矮城墙出现在视野尽头。城墙远看平平无奇,若不是城楼上有一座巨大的朱雀雕像,说是凡间一个小县城也不会有人质疑。
卓琰去势一缓,疑惑道:“难道层城真的是一座城么?”
鹿吴也觉得奇怪,点了点卓琰的肩头,道:“去城门口看看。”
卓琰点头,两人往前行不过片刻,便来到了城门前,他们跳下剑,走近一看,只见城墙由黑玉垒成,朱雀像则是赤色玉石雕就。日光下,雕像身体里仿若有红光流动,在城门口投下一大片活动着的阴影。
城门紧闭,依稀能听到里面有熙熙攘攘的人声,若是此城空无一人,卓琰反倒觉得正常,当下心里难免有些不安,他与鹿吴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迟疑。
过了片刻,鹿吴提议道:“我先进去看看。”
卓琰摇头:“灵蝶确实指向此处,我们一起去,若城中央当真是凤凰守着入口,两个人也有个照应。”
话音刚落,城门缓缓朝里打开,两个守卫看见来人,都有些惊讶,一人开口问道:“两位从何而来?”
卓琰将守卫从头到尾打量了一遍,又看向他们身后的行人穿着,最后惊异地转向鹿吴,传音道:“怎么看着像是殷商时期的人?”
“确实。”鹿吴怔然看着城内,顿了好一会儿,才回应守卫,“我们从东海上来,不知此地是?”
守卫道:“这是昆仑层城,阁下衣着看着与我们相似,可典籍记载,曾经有人来到这里,说人间早已改朝换代。”
卓琰恍然:“你是说,层城城民都是商朝人?”
“祖辈是,当年众人为了避难来到这里,便一直生活了下来,如今千年已过,我们只是层城人,与殷商再无瓜葛。”守卫说罢,又问道,“两位要进来么?”
卓琰默默开了法眼,确认城中都是凡人,便点了点头,与鹿吴一道踏进城内,身后紧接着传来关门的声音,卓琰回头看去,城门只剩下一条缝,就在他犹豫的间隙,那一条缝也消失了,身体随之变得沉重,他待要内观自身,却发现体内竟无一丝灵气,垂头看时,自己竟也换了一身殷商的服饰。
中计了!卓琰立刻反应过来,但城门和守卫已齐齐消失,原地出现的是一道大开的土城墙,城外是万里荒原,卓琰奔到城门口一看,城墙上哪里还有朱雀?只有一个牌匾,写着“朝歌”二字。
“朝歌?”卓琰难掩愕然,“我们这是……来到了千年之前么?还是说,这又是一个幻境?”
“是幻境。”鹿吴没有挪步,他指了指道旁的告示,道,“这时候,比干已死,商周正于牧野鏖战,帝辛不会远征东夷。”
卓琰返回城内,只见告示中写着为援征讨东夷之战,受王叔比干令,城北起高炉冶金造甲,向全城人征收铜器,落款处写着帝辛卅祀,也就是帝辛在位的第三十年年号。这一年很是特殊,除去人间兵戈相向,万仙阵亦是在这一年出现,所以卓琰是记得的,但这座“朝歌”城里的人显然不知道。
“这些人是实实在在的凡人,但城却是虚幻之城。”鹿吴往前行了一步,淡淡道,“或许守卫所言属实,他们的祖辈确实在商代迁移至此,尔后再未离开。”
“这果然是一条没有归途的寻仙路。”卓琰蹙起眉头,伸手试图召唤灵蝶,不出意外再无感应,他一时一筹莫展,只能问道,“你熟悉朝歌么?能想到该如何出幻境么?”
“我来过,但……”鹿吴看向北面,道,“先让我见一见比干罢。”
“好。”
朝歌内城并不大,两人虽是步行,也很快就到了城北。此处熔炉已经架设了好些天,高高的石台上除了填铜的兵士,还有一个穿着白衣的中年男子,鹿吴只看一眼便认出了:“是比干,四十多岁的比干。”
“四十多?”卓琰记得比干应是在六十多岁死去,也就是说,这位王叔的容貌停留在帝辛十祀左右。
鹿吴推测道:“帝辛在位时,虽有农桑改制这些益民之举,但因连年征战,到底使得平民苦不堪言,朝歌是都城,总有人来,也逃开了不少,这些人想必便是无法忍受繁重的赋税徭役,一路西行到了此处。”
卓琰不解:“既是为了避难,想来并不愿重新卷入战火,怎么在幻境之中,他们还要为帝辛征东夷筹备武器?”
鹿吴沉默了片刻,轻声道:“方才守卫说,以前到层城的人,将殷商早已灭绝的事告诉了他们。”
卓琰心中一动,拉住一个行人问道:“尤浑可在?”
行人一脸茫然:“此人是谁?”
“啊,那是我记错了。”卓琰笑着与行人作别,尔后转向鹿吴道,“比干为贤,尤浑为佞,两人同样都死在朝歌,但此地却只有比干,说明这处幻境是殷商遗民的梦,他们只保留了好的一面。”说到这里,卓琰登时恍然,“战乱并非好事,可他们却在筹备武器,恐怕是因为弃国而生愧,所以要破此幻境也不难,让幻境变成噩梦,杀了他们敬仰的贤臣,或毁去他们弥补故国的熔炉,做梦的人自然就会醒过来。”
鹿吴明白了卓琰的意思,他抬头看着比干,犹豫半晌,还是摇了摇头,道:“比干在现实里惨死,到了梦境中,还是让他好好活着罢,至于熔炉……”鹿吴面露不忍,没有继续说下去。
比干于卓琰而言,只是史书典籍里的一个名字,但对于鹿吴而言,那是真真切切活在记忆中的人,这些做着美梦的殷商遗民亦是如此,所以卓琰虽被拒绝,但并不觉得意外,不过总是要想法子出去的,他正想提出另一个建议,忽然一阵剧烈地动从脚下往四周蔓延,他连忙与鹿吴一起避开熔炉溅出的火星,只是不等站稳,头顶的天空忽然变得血红,“轰轰”的声音间接响起,道道裂缝出现在上空,仿佛有一个巨人正在拼命砸着天空一般。
但世界早已不是盘古开天之前的模样,真正的天是无边无际的,云上有云、天外有天,绝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卓琰和鹿吴相视一眼,都明白过来——
“有人在强行破幻境!”
两人此时与凡人无异,被误伤可不是什么好事,于是立刻躲到高台边。卓琰安顿好鹿吴,快步上了楼梯,本想让比干等人一起躲避,没想到高台上早已空无一人。
“快下去!”鹿吴追过来拉住他,“他们只是梦中人!幻境不稳,他们早就消失了!”
卓琰往下一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果然一个都不剩,他不再迟疑,与鹿吴携手要下高台,只是两人刚走到一半,一道七彩光柱从天而降,将整个高台罩住,周遭纷纷塌陷,唯有高台在漫天尘灰中稳稳屹立。
卓琰忙揽住鹿吴,举起右手,用袍袖为二人遮挡,视野由此也被禁锢在小小的方寸之间,不知过了多久,四周终于安静了下来。
鹿吴抬眸看过来,他们离得太近,近到卓琰能够轻而易举地看清鹿吴根根分明的眉睫。鹿吴见卓琰有些呆愣,不由避开目光,抬手拂起卓琰的衣袖,看向外间。
卓琰回神,连忙放下手。
光柱已经消失不见,朝歌城也杳无踪迹,他们站在一片赤红荒原上,衣服都变了回来,灵力也畅行无阻,看来是真的脱离了幻境。
“你看那。”鹿吴指着东南方。
卓琰顺着看过去,只见远处有一座巨大的高山正燃着熊熊烈火,他第一个想到的是炎火山,转而又记起炎火山虽热,但并没有明火,不由道:“难道那才是凤凰岭?”
“不错。”身后有一人回答。
听到这个声音,卓琰先是一怔,继而便是狂喜,他猛然回身,喊道:“师父!”
虹映真人一头雪发,长剑挽在身后,正含笑看着二人,道:“幸得你们不曾打破殷商遗民的美梦,否则恐怕要被永远留在梦中,我也是一时情急,顾不得许多,只得施法打破幻境了。”
听到这话,卓琰一时庆幸鹿吴劝阻自己,一时又觉得难以置信——眼前之人无论是气息还是神色,包括方才那道贯彻天地的长虹,无一不在证实着他的身份,但是虹映真人又怎么会来到这里呢?卓琰这般想着,便问出了口。
虹映真人早知他会问,解释道:“是鸿鹄给我传信了,不过我没有立刻跟来,而是找了不少典籍了解昆仑天关,因此费了些时候。”话毕,虹映真人冲鹿吴点头行礼,“师祖。”
鹿吴温声道:“早说不必如此,就如卓琰一般直呼我的名字罢。”
虹映真人看向卓琰,见后者点头,于是不再坚持,只催促着大家快去凤凰岭。
卓琰看着火山,心下有些迟疑,但鹿吴已经跟着虹映真人往那边去,他只能缀在后边。三人行了片刻,便觉全身燥热难当,这回连卓琰也不能幸免,大火迫得他们停在了山脚三里外,再不能前行。
鹿吴回头问道:“卓琰,你感觉如何?”
“我……”卓琰犹豫一瞬,还是没有直接说自己也难受,只道,“我试试让离火剑往前探。”
鹿吴松了口气,点了点头。
卓琰祭出离火剑,如上次鹿吴试探炎火山那般递出,剑往前行了一里多,卓琰渐渐感觉到了灼热,不过好在尚能忍受,他一咬牙,直接加快速度,让离火剑直接扎进火中,这一击仿若巨石入水,惊起好大一朵烈焰,卓琰心觉不好,立刻撤回剑,也就是离火剑到手的同时,一声长鸣响起,下一刻,热风裹挟巨浪而来,三人连连后退,凝神结印抵挡时,只见一只堪比山大的朱红火鸟振翅从山后飞起,燃着白焰的双目不过搜寻一瞬,便锁定了三人。
“朱雀!”卓琰惊呼出声,“竟真的是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