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例行检查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石板路上,周玄度站在宿舍门口伸了个懒腰。

两周前,他绝不会相信自己能在这个连网络信号都不稳定的山村住上这么久。

“周先生,吃早饭了!”时识的声音从隔壁房间传来。

周玄度微笑着走过去。

这两周来,他已经习惯了和时识共进早餐。

起初他对乡村简陋的饮食颇有意见,现在却开始期待那些简单的食物。

“今天有腌菜,”时识把一碗冒着热气的粥推到他面前:“李婶昨天送的,说是感谢你教他孙子写作文。”

周玄度将一点点腌菜加到粥里,尝了一口:“好吃。那孩子写得怎么样了?”

“进步很大。”时识脸上满是欣慰,“那篇《我的家乡》写得生动多了,还是你们城里的作家会教。”

周玄度点点头,心里泛起一丝奇妙的满足感。

在首都,他的写作讲座票价高达四位数,听众都是文艺青年或业内人士。而在这里,他却免费教一个小学生写作文。

吃完早饭,时识匆匆收拾碗筷准备去上课。

周玄度注意到他的动作比平时急:“今天有急事?”

时识收拾的手停顿了一下:“乡里教育组的人要来,”他的声音平静,“例行检查。”

周玄度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仅是“例行检查”那么简单。

这两周来,他已经从村民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一个事实——小学面临关闭的命运。

“需要我回避吗?”周玄度抬头看向时识发问。

“不用,”时识勉强笑了笑:“你继续写你的书就好。”

周玄度回到宿舍,打开笔记本电脑。

《青山朦胧处》的文档已经写了三万字,这是他近半年来最高效的创作阶段。

他盯着屏幕,却无法集中精神。窗外传来汽车引擎声,他透过窗户看到一辆白色面包车停在学校门口,三个西装革履的人走下来,与等候在那里的时识握手。

周玄度合上电脑,悄悄走到教室窗外。透过斑驳的玻璃,他看到时识正在向检查组展示学生作业,脸上带着那种他熟悉的、真诚而略带紧张的笑容。

“生源确实是个问题,”一个梳着背头的中年男子翻着名册,语气不善:“下学期只有八个学生报名?”

时识的背脊挺得更直了,“王组长,八个孩子也是需要教育的。最近的中心校有二十里山路,他们这几个孩子怎么走?”

“可以住校嘛,”另一个女干部插话,高高在上:“现在交通也好,周末回家也方便。”

王组长叹了口气:“时老师,你的坚持我们理解。但政策就是政策,教育资源要整合优化。今天只是例行通知,正式文件下周会下发。这座小学将在这一届毕业后彻底关闭,学生并入中心校。”

教室里一时寂静。周玄度看到时识的手指紧紧攥住一支粉笔,指节发白。

“那……我的工作安排?”时识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干涩。

“你有两个选择,”王组长公事公办地说:“一是调到中心校任教,二是自愿离职。考虑到你的教龄,教育局会给予适当补偿。”

时识点点头,没再说话。

检查组又询问了一些教学情况,不到一小时就离开了。

周玄度看着时识远站在校门口,直到面包车的影子消失在山路尽头,才慢慢走回教室。

周玄度犹豫片刻,跟了进去。教室里,时识正在擦黑板,背影显得稍许孤独。

“都听到了?”时识头也不回地问。

“嗯,”周玄度走到他身边,递过一杯水,“很遗憾。"

时识接过水杯,苦笑了一下:“其实早就知道了。只是……一直不愿面对。”

“接下来怎么办?”周玄度盯着时识,努力帮他想办法。

“不知道。”时识望着空荡荡的教室:“也许去中心校吧,至少还能教书。只是……”他犹豫片刻,目光扫过墙上的学生画作和奖状:“六年了,这里就像我的家一样。”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山语墨痕
连载中溪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