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Chapter 2

五月的汴京,已然入夏,一副万物竞发的景象。

谢衡着一身绿色圆领袍,腰间系着一黑银腰带,正摇着手中的墨色洒金折扇,看着门前朱红牌匾上的“文渊阁”三个鎏金大字,随后又低下头看了看周围,似乎在等什么人。

约莫半刻过后,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玉衡,久等了,下朝后,陛下留我在御书房问了一些事,故耽误了一些时间。”张怀瑾声音略带抱歉,对谢衡说道。

张怀瑾着一绯色圆领袍,腰间系一银带,腰带上还坠着一枚玉佩。

谢衡收了手中的折扇,说:“无事,走吧。”

今日是他们二人第一次入值的日子。

在即将进门的时候,张怀瑾突然顿住脚步,说:“陆兄呢?今日这么不见他。”

张怀瑾口中的陆兄正是那日与他们一起被册封的陆峥,今日应该是他们三人一起入职。

谢衡转头看着张怀瑾说道:“陆兄早到一点,应当已经进去了,我们也快一点,以免误了时辰。”

张怀瑾闻言,微微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两人穿过重重院落,来到文渊阁正厅,掌院学士崔商正在批阅文书,见二人进来,放下手中朱笔。

“下官张怀瑾,谢衡,拜见崔大人。”二人齐声行礼。

崔商已经年过五旬,却依旧双目炯炯有神,他上下打量了两人片刻,缓缓说道:“二人乃圣上钦点的新科进士,老夫就不多客套了。如今《天禧大典》编撰在即,圣上让两位担此重任,必当是肯定二位的才学能力,这样,张修撰负责经部,谢编修协助,五日后呈上编纂纲目,可有问题?”

张怀瑾闻言,心中一紧,五日时间未免太过于紧迫,却不敢推辞:“下官领命。”

“好,谢编修呢?”

谢衡赶忙撩袍行礼,说:“下官自当尽心竭力辅助张修撰。”

听到了满意的答案,崔商点点头,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

出了正厅,谢衡皱眉道:“五日完成纲目,这老狐狸分明有意刁难啊。”

“慎言。”张怀瑾环顾四周,低声道:“崔大人敢这样安排,定是有人早已在背后安排好了,此人身份不一般,不可妄议。我们先回值房再商议政策。”

二人刚到值房,便有书吏送来堆积如山的典籍,张怀瑾随手一翻,眉头紧锁,道:“这些典籍杂乱无章,五日之内如何理出头绪?”

谢衡也随手翻开一册,说:“没办法,既然有意刁难我们,也只能迎难而上了。”

“微之兄打算如何呢?”

“通宵达旦。”说话间,张怀瑾已挽起袖子,铺开宣纸,打算大干一场了。

谢衡忽然笑出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舍命陪君子,陪你挑灯夜战便是。”

五日后,文渊阁正厅。

崔商正翻阅张怀瑾呈上的纲目,眉头渐渐舒展,查看完毕,他看着堂下跪着的张怀瑾说道:“张编撰果然才学过人,五日内竟然能理出如此清晰的脉络。”

张怀瑾低着头,恭敬道:“大人过奖,下官不过尽本分而已,况且,这份纲目也有谢编修的一份功劳,下官不敢揽功。”

崔商将纲目递与侍讲学士,示意他将此纲目送于皇上过目。

“二位几日以来辛苦了,退下吧。”

“下官告退。”

两人一同离开了文渊阁,谢衡伸了个懒腰,说:“还好合格了,不然不知道那老狐狸还要怎么刁难我俩呢。”

“玉衡,这几日辛苦你了。”

“哪里的话,你我同朝为官,这不是应该的吗。”

看着渐沉的夕阳,谢衡说:“时候不早了,微之兄怕是几日都没有合眼,早日回去休息。”

两人互相道了别,回到了各自的府上。

御书房内,皇帝赵域正仔细翻阅这由张怀瑾与谢衡编纂的这份纲目。

魏桓来到门口,示意不用通报了。

“臣魏桓,给陛下请安。”

赵域抬头见是魏桓,赶忙说:“老师快请起,赐座。”

“谢陛下。”

魏桓已是两朝老臣,自然担得起赵域的一句老师。

入座后,他看赵域看得入迷,便说:“陛下看什么看得如此入迷?”

“是《天禧大典》的一部分纲目,老师请过目。”说完便让太监把纲目送到了他手里。

魏桓翻阅了一下这些纲目,说道:“可是张修撰与谢编修编纂的那一部分。”

“老师好眼力,正是。”

“两位确实是才学过人,可陛下,先前陛下与臣说想要让张编撰主编《天禧大典》,臣觉得不妥。”

“为何?”

“两位尚且年轻,缺少历练,资历尚浅,怕难以担此大任。”

“那老师认为该当如何?”

“以老臣所见,南方有一县名为临川县,常年受水患影响,当地村民非常贫困,苦不堪言,如若派二位过去赈灾济贫,安抚民心,治理水患,也就能看出二位是否有真才实学,而不是纸上谈兵。”

赵域听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可新进科士未在京中满一年不得外放,这是祖制…”

见皇帝有所动摇,魏桓起身跪下来,说:“臣知陛下有所顾虑,此刻编纂《天禧大典》正是用人之际,可不止京中要用人,百姓更需要爱民的好官啊。”

“可张爱卿与谢爱卿都是苦读十年寒窗才考上京来,贸然让他们前往它县,与贬谪也无两样啊。”

“陛下,此事不难,可保留两位在京中的职位,临时封两位为临川县监察御史与临川县赈灾理刑御史即可。”

赵域点点头,说:“朕会考虑的,老师今天也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是,臣告退。”

见魏桓出了门,赵域才勉强松了口气,自己固然年轻,却也不想事事受人摆布做傀儡皇帝,此番重立科举,一是为了选拔人才,二也是为了与这些前朝遗老抗衡。

至于张怀瑾和谢衡,他暂时没有让他们出京的打算。

在文渊阁值房没日没夜的整理五天纲目后,听说皇上看见两人所整理纲目后龙颜大悦,特赐假几天于他们二人。

不去上朝的日子,谢衡就在府里招招猫,逗逗鸟,生活的好不快哉。

这天,谢衡正心血来潮地在习字,阿荇一嗓子让他“天”字的一捺都歪了出去。

“公子!”

谢衡看着歪掉的这一捺,压着火和他说:“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火急火燎的。”

说完他放下笔,打算重新拿一张宣纸重新写一遍。

“刚才我和管家出去办事,路过茶楼好像听到了您的名字,然后我们就进去坐了会,似乎听到了关于您的谣言…”

“哦,什么谣言?说来听听。”说话间,谢衡的一幅字也完成了。

“天道酬勤”四个大字跃然纸上。

“就是……就是现在坊间都在传……”

“传什么?”

“传您中意张大人……”阿荇心虚地说完这句话之后,便低下头不再说话了。

谢衡沉默了片刻,然后问阿荇:“我看起来很像断袖吗?”

阿荇摇摇头,表示不像。

“那不就行了,虽说我朝民风开放,男子结亲的事也不在少数,但流言注定只是流言,不必管他,我与张大人只是至交好友而已。”

“行了,你下去吧。”

“属下告退。”

次日早朝,御史奏报临川县水患严重,粮食几乎颗粒无收,当地村民苦不堪言,当地县丞已向朝廷求助多次,想请朝廷派人治理水患。

此话一出,偌大的朝堂鸦雀无声,因为他们都清楚,临川县是最为贫苦的几个县之一,既然已经来到京城当值,是断断不想再去这些地方的。

赵域坐在龙椅上,见满朝文武无一人敢言,于是缓缓说道:“朕听说之后也苦恼了许久,朕觉得要治就要治理好,朕心里已有人选,张爱卿,谢爱卿。”

听到点自己名了的张怀瑾和谢衡出列,跪在了朝堂中间,异口同声地说道:“臣在。”

“朕想派你们二位前往临川县治理水患,不知二位可有异议?”

既然皇上都说了这样的话,谁还敢有异议。

“臣定当尽心竭力!”两人齐齐叩首在金銮殿的地砖上。

“好,那朕就封张爱卿为临川县监察御史,谢爱卿为临川县赈灾刑官,待朕去拟一道诏书,三日后启程,可有异议?”

“臣领旨谢恩!”

“退朝。”

“臣等告退。”

早朝结束,两人都心情复杂,好不容易高中来到汴京任职,还不足两月就被派去治理水患,也不知道是贬谪还是贬谪。

另一边,赵域的贴身太监问他:“陛下,奴才斗胆问一句您今日为何又改变主意了呢?”

“后面老师又来了一次,朕仔细想过,老师所言也有道理,至于大典修撰一事,可以等两位爱卿回来以后再说。”

“陛下圣明。”

今日下了早朝,两人同乘一辆马车回府,马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谢衡却神色凝重。

只见他说道:“微之兄,我们可能被算计了。”

“何出此言?”

“从我们入文渊阁第一天起就被崔商安排五日内编纂出纲目,崔商肯定不敢做这样的决定,但有人可以,如今我们又被贸然派去治理水患,背后一定有人在推波助澜,想要我们远离朝堂,这样对他就没有威胁了。”

“魏桓!”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这个名字。

“魏桓是前朝老臣,如今新帝即位,他与他的党羽表面归顺,却不希望新帝建立自己的政权,万一新帝羽翼渐丰,这样,他就不好控制了。”谢衡说道。

“可如今我们自己也势单力薄,为何要针对我们呢?”

“因为你我受的了新帝的重视,他怕我们一旦强大起来便会牵制住他,所以要先支开我们。”

“照现在的情形,我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最重要的是不能断了与京中的联络。”

谢衡点点头,表示赞同。

“那微之兄,我们三日后见。”

“三日后见。”

你最好只是至交好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Chapter 2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今天探花和状元郎成真了吗?
连载中绿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