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茶水凉透、小雨渐停,李若言离开了陶冉的小院,坐上返城的高速列车。
随着愈来愈多的人涌向城市,城市人口稠密,交通繁忙不堪重负。
临近市区,钢筋水泥筑城的大厦拔地而起,万家灯火闪烁,在地上积水映照下失去暖意化作冷光。
这里的一切都与陶冉的乡间小院形成巨大反差。不过离开一个多小时,李若言就开始怀念那清新的乡野芬芳。
列车驶入城市,透过窗户,整个市中心景象尽收眼底。Z集团中国总部大楼就屹立在这繁华的商业中心。
它由东西双塔构成,是整座城市最具科技感的建筑之一。往日里李若言总是行色匆匆,从没有仔细观察过这组建筑,但是今天刚刚采访完陶冉,她对Z集团的狠厉手段有了些许了解,并对它背后隐藏的谜团起了好奇,不由得多看两眼。
Z集团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举足轻重,在高新科技领域有卓越表现,它创造了大量财富和就业机会,业务广泛,旗下多家子公司,多元化的布局使其在社会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太空探索、资源回收、虚拟现实、医疗卫生、人工智能等等。
智械生命便是其中之一。
哪怕在异国他乡,Z集团旗下的产品也占据了极大市场份额,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夜晚降临,双子塔被同步点亮,大厦外部巨大的银幕循环播放新款仿生人TC200的广告。
TC200的初始外形时尚俊美,依稀可以看出亚当的影子,它兼具医疗、情感陪伴、日常服务等多项功能,性能优越,概念超前。
即便价格昂贵,仍然有不少人趋之若鹜。
*
李若言终于到家,舟车劳顿使其疲惫不堪,她任由身体陷入柔软的沙发,闭上眼睛整理脑子里的万千思绪,陶冉的经历如同电影分镜头手稿一般一张张浮现在眼前。
2018年春天,艾伦死于家中。
斥巨资打造的安保系统被破坏,碎裂的落地窗在月光下闪着点点亮光,玻璃碎片分散在精心呵护的草坪和柔软舒适的地毯上。
水果刀贯穿艾伦心脏,鲜血涌出浸透了衣衫,渗入大理石地砖。面对死亡,再厉害的大脑也被一视同仁,艾伦的眼睛睁着,蔚蓝色的眼睛变得灰暗,瞳孔微微扩散,死亡将表情凝固,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依然对所发生的事情感到难以置信。
仿生人管家贝丽倒在了艾伦的身旁。她被强制关机,无力地跌坐在地上,纤细的手指伸长,试图去按压艾伦的伤口。
警方匆忙赶来,但为时已晚。行凶者不知所踪,离开前抹去了全部线索,监控视频被全部销毁,贝丽格式化已经完成。
得到消息的公司内部一片阴霾。艾伦身份特殊,他的死亡牵连甚广,仅仅是可以预见的,就有仿生人项目的创新困境和公司的财务危机。
然而,更让他们不能接受的事情还在继续,陶冉作为艾伦内定的接班人,居然成为重点怀疑对象被警方传唤。
审讯室的灯光惨白刺眼,陶冉坐在冰冷的金属椅上感到天旋地转,她刚刚从警方口中得知艾伦去世的消息,突如其来的死讯令她难以接受,但此刻的境遇让她来不及悲伤。
面前的警官棱角分明,棕发绿眼,审讯风格锋利冷峻,陶冉未见过如此阵势,机械地回答对方的问询。
“据我们所知,你和艾伦最近在项目上有分歧,曾多次陷入争吵?”警官问道。
陶冉一愣:“是的,我们在仿生人情感模拟程度上存在不同意见,但这很正常,科研讨论向来如此……”
第二中枢的研究进展缓慢,艾伦突然转变了原有看法,他宣称研究已经进入死胡同,仿生人出现自然情感是一次有趣的尝试,是商业推广时一个吸引消费者目光的有效噱头,仿生人萌发情感这背后折射出的伦理等深层问题是悬于智械生命所有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实在没有必要冒险前进。
离开了艾伦的坚持,公司高层反对仿生人情感深入研究的声量愈来愈大,他们认为能做到情感识别和情感模拟就已经足够,不应向这个无底深渊投入更多精力。
陶冉始终不明白为何艾伦选择半途而废。生物启发模型已经搭建完毕,通过脑区模拟,仿生人已经学会模拟多巴胺释放产生“愉悦”等情感,只要再通过社会互动和学习,亚当产生“自然情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你是最后一个见过艾伦的人,昨天晚上你去他家做什么?”
陶冉怔愣片刻,抬起头迷茫地看向警官,言语里充满疑惑:“昨天晚上我一直待在公司,从没有离开。”
陶冉的表情不像是表演,精通微表情的警官有一瞬恍惚:“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警官遥控打开身后的显示器,向陶冉展示一段视频。“这是仿生人贝丽的‘记忆’,记录于艾伦死亡前一个小时。希望能帮助你回忆昨晚发生了什么。”
百密必有一疏,案发时段别墅内外的监控被尽数删除,却唯独低估了仿生人管家贝丽的存在,在被强制关机前她将这段“记忆”上传至云端,这才使其逃过了格式化。
视频中陶冉把玩着精致的银质餐具,屋内简洁明亮的纯白装潢与她的黑色风衣形成剧烈反差,桌面上摆放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苹果香似乎溢出屏幕,陶冉抬起眼眸目光直视贝丽,轻声向她道谢。
不知艾伦与陶冉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状态完全相反,陶冉镇定自若,而艾伦眉头紧锁,似乎被什么事情所困扰,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
视频很短,内容也意味不明,但出现的时间节点太过于微妙。“昨天晚上,你与艾伦在他家会面并发生争吵,冲突中你抄起水果刀刺入他的胸膛,你抹除了自己去过的痕迹,打碎玻璃伪装成外人强行进入的假象。我说得对吗?”警官步步紧逼。
“不是!”
当证据指向陶冉时,言语变得苍白无力,好在陶冉虽然震惊,但仍然保有理智,她迅速回忆昨晚发生的一切,找到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我有不在场证明,亚当的实验记录可以证明一切。”
“那你怎么解释视频?”
“我不知道,或许是伪造的视频。那是你们警方该去调查的问题!”
视频中的女人任谁来看都是陶冉,相似程度高达到百分之百,恍惚的片刻陶冉甚至怀疑那是平行时空的自己。
“我们会去查的。”
艾伦已死,陶冉作为智械生命的研究核心人物,公司不得不出面力保。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从无败绩的律师团队,历经数月之后陶冉似乎洗清了自己的嫌疑。在缴纳一大笔保释金后,陶冉暂时换取了人身自由,只需等待案件的进一步侦查。
在此期间,出于人身安全和自证清白的考量,陶冉谨慎行事,生怕再次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世事无常,命运总是在某一时刻急转直下,给人接二连三的打击。正当陶冉以为一切都将重回正轨之时又陡生巨变。
亚当再次震惊世界,只不过这次不是因为有什么突破性创新,而是光天化日之下他居然失踪了!
实验体失踪不容小视,时隔半年,陶冉作为项目负责人再次接受调查。“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棕发绿眼的警官说道。
“智械生命提交了关于你打开实验室权限窃取公司机密的证据,你将至少面临侵犯商业秘密的指控。
“而且,由于你的错误行径,我们有理由认为仿生人亚当的失踪与你也脱不了干系。”
同样的审讯室,不同的境遇。上一次,在智械生命的斡旋下陶冉全身而退,但这一次失去庇护的陶冉又该如何自保?
艾伦的旧案再次提起,一时间,智械生命的施压和外界舆论的恶意揣测排山倒海而来。艾伦的死亡、神秘的凶手、亚当的失踪三者相互交织,有人为陶冉罗织好了罪名。
智械生命前后两次不同的态度似乎暗示了什么。资本的狠辣在这一刻露出獠牙,他们为保全自身利益,无视事件的真相,推出陶冉作为替罪羔羊和平息众怒的祭品。
她清楚自己是如何的无辜,但要如何自证清白,补完证据拼图,对于陶冉而言,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面对指控,陶冉积极与律师团队沟通协作,对于复杂的法律程序,他们一条条梳理有利证据,一次次据理力争,像考古学家拼接碎瓷片那般,用细节拼凑出不同于智械生命的叙事脉络。
陶冉没有陷入自证陷阱,她质疑检方证据的关联性和真实性。终于让她找到关键反驳点——基于虹膜识别的实验室权限验证较之平常延迟了0.03秒,这是数据缓冲的特征。
通过技术手段还原,证明了这是一段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欺骗算法的假图像,从而绕过虹膜判别器,获得实验室权限。
审判的天平向陶冉倾斜,法槌敲响无罪的清音,陶冉终于在2020年重获自由。
多年以后,一封书信悄然寄到了陶冉的住处。寄件人希望能对她进行一次专访,字迹娟秀工整,言辞恳切,署名李若言。
长期的自我封闭让陶冉产生了隐秘的倾诉**,她对这名记者产生了好奇,自风波之后,她首次使用网络,在浏览了“李若言”的履历后,她鬼使神差地回了一份信件,她问李若言为了真相愿意付出何种代价。
收到回信的她不由得双手战栗,泪水瞬间溢满双眼,滴落在信纸上模糊了字迹。
“哪怕牢狱之灾,哪怕付出生命。”
以上,均为李若言根据官方文件、媒体报道和陶冉的口述拼凑出的“事件经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