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专访

2025年,4月5日,雨。

独自穿过绵绵雨幕,我叩响一扇乡村小院的大门。

开门的是一位女士。

清明节刚刚过去,温度尚可,她穿了一件宽大慵懒的针织衫,半框眼镜后是一双冷静自持的眸子,乌木般的秀发随意挽在脑后,气质纯净自然,宛若空谷幽兰。

看得出女娲在创造她时用了不少心思。

“陶老师您好,我是记者李若言,您叫我若言就好。很荣幸能采访到您。”初次见面,我有些拘谨,端正地介绍来意。

伸出的手被握住,那是一只温暖细腻的纤纤玉手,直到此刻我才对“采访到大名鼎鼎的陶冉”这件事有了实感。在此之前,我与陶冉只通过书信来往。

我十分珍惜本次人物专访的机会,为此提前做了许多功课。

陶冉,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之后留在美国,任智械生命公司高级研究员,负责仿生人研制。

直到2018年,陶冉完美的、顺风顺水的人生被打破,她被指控一级谋杀和侵犯商业秘密。2020年,因证据不足陶冉被无罪释放。

“若言,进来吧。麻烦你下着雨还跑一趟。”陶冉客气地邀我进门,声音清列如泉水。

我走进房间,习惯性观察周围环境。屋内宽敞明亮,装修简单。很难相信的是,在2025年,这样一个机器人十分普及的时代,陶冉作为年轻的高科技人才,家中如此“原始”,丝毫没有智能家居的存在。她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过着如同隐士一般的生活,难怪我那么多封邮件都石沉大海。

陶冉事先留好了采访的空间,在她书房的一角,她为我俩各泡了一杯茶,放在可以当做棋盘的边几上。

茶香渐醇,一段简单寒暄之后,我打开录音笔,主动步入正题:“陶老师,过去这些年,全世界无数双眼睛关注着您,今天能有机会面对面和您对话,真的太不容易。”

陶冉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被捕入狱的那场风波,人物专访也不能避免,但我知道开篇就聊这个显然并不合适,所以我避免了从此处切入。

为挖掘出她更深的故事,我从较为缓和的话题开始过渡:“陶老师,您能分享一下您是如何进入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吗?”

中规中矩的提问,陶冉对答如流:“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科幻电影,一定程度上那些故事塑造了我。

“毫不谦虚地讲,我脑子很好,15岁进入麻省理工,那时侯,人工智能领域方兴未艾,我跟着导师研究人工智能与计算神经科学,在人类认知与计算交叉点领域不断深入研究。直到后来入职智械生命研究仿生人。一切都顺理成章。”

采访刚刚开始,陶冉命运的转折点——智械生命便被提及。

它是美国Z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专注于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仿生人研究领域一骑绝尘。

我在心里暗自给自己鼓劲,庆幸开了个好头,面上却丝毫不显,继续提问:“您的成绩优异,据我了解,当时有多家高新产业公司都主动向您抛出橄榄枝,是什么让您最终选择了智械生命?”

陶冉毫不犹豫:“因为艾伦的邀请。”

茶水滚烫,陶冉摩挲着杯盖,一边回忆一边接着讲:“我还记得我们俩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比赛中,我是代表学校参赛,而艾伦是评委。那次比赛后他为我颁奖,邀请我加入他的团队。后来我才了解,原来他就是智械生命首席科学家。”

为了采访顺利进行,我事先收集许多资料,恰巧看过陶冉口中那场比赛的视频。

那时候陶冉意气风发,以一只仿生蜘蛛艳惊四座。

蜘蛛的机体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模仿真实蜘蛛的运动原理,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灵活行走、攀爬,甚至跳跃。同时采用先进的AI控制系统,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等各项能力。

灵活的机体设计,强大的算法支撑,哪怕作为一个外行人,我也能看出仿生蜘蛛的优越,它是科技与美学的完美融合,助力陶冉取得比赛冠军。所以陶冉在初见之时就能被艾伦赏识也是情理之中。

人物专访不仅要提前列好问题提纲,也得预留即兴发挥的空间,于是我追问道:“既然提到了艾伦,那您方便展开谈谈印象中的他吗?”

我很好奇,陶冉印象中的艾伦是否有所不同。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艾伦是被称为‘仿生人之父’顶尖科学家,一生致力于仿生人的研究、应用和推广。生命虽然短暂,但获得过诸多荣耀,凭借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面的贡献,两次斩获“图灵奖”,是斯坦福大学成立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他提出的仿生人概念远远领先同期竞争者,为仿生人的标准化和商业化奠定基础。

陶冉摇头,表示没有什么不方便:“对于我个人而言,艾伦是导师,也是伯乐。在他的帮助下,我慢慢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艾伦骨子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理想主义者。随着认识越来越深入,我在他身上总能感觉到一种异乎常人的执着。他希望借着仿生人研制突破人类极限。在他的设计中,仿生人不怕热,不怕宇宙射线,凭借仿生人,人类文明可以向着星际时代迈进一大步。

“我对他的死亡感到非常遗憾。”

陶冉语速很慢,眸子里带着哀伤,哪怕过去多年,提及艾伦,陶冉还会感到阵阵悲伤。她从情绪中缓缓抽离出来,端起茶杯又轻轻放下,茶烟氤氲迷散了她的表情,等到气氛渐渐缓和,陶冉对我点头微笑,示意可以继续提问。

我没有着急,又等了几秒钟,斟酌着开口:“那我们知道,同时期有许多公司都在研制仿生人。但智械生命取得的成功是旁人无法比拟的,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你们团队做对了什么?”

仿生人不同于机器人。机器人本质是机器,可以是各种形状。而仿生人披上人类的模样,以非生物技术手段得到与人相似的身体。

近些年,仿生人研发算不得一个多么有新意的领域,许多家公司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仿生鱼、仿生蝙蝠、仿生袋鼠、仿生蝴蝶相继问世,为仿生人研制奠定了基础。

2013年,英国伦敦,世界首个仿生人“雷克斯”亮相,由英国科学家利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造假肢和器官所打造。

但雷克斯与智械生命推出的仿生人还存在巨大差距。

“因为签了保密协议,所以有些方面我不能透露太多。”陶冉作出解释,然后回答问题:“仿生人的研制周期非常漫长,机体设计、算力开发、小型能源、纳米再生技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又一道的难题。

“团队集齐了全球最顶尖的人才,仿生人第一阶段的研制相对顺利。我们设计拟人化的关节结构,利用人工肌肉驱动躯干,将阀门矩阵安置在胸腔当中,再植入最先进的AI充当大脑。

“我们为它起了名字——亚当。取自圣经故事,耶和华创造的第一个人类,暗示人与仿生人之间造物主与造物的关系。它是一切的开端。

“外形上,它避开了恐怖谷效应,经过反复调整,无限接近于真实人类。

“在AI的加持下,亚当的智商超出人类正常水平数十数百倍,能够不断学习自我迭代,瞬间解决复杂问题。并且能遵循人类交互方式,模拟人类的情感表达,无论是眼神、动作、神态都十分接近真实人类。

“智械生命以此为原型,批量生产一代仿生人,就是现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基础型TC系列。它的营销足以载入史册,同时推出的私人订制服务吸引了大量顾客,迅速占领仿生人市场。”陶冉一口气说了很多,她停下来喝了口茶。

陶冉对亚当的描述没有半点夸大,甚至有些谦虚,我仍然记得当时TC系列产品发布时的盛况,真可谓风头无两。

伴随灯光亮起,智械生命的商标出现在巨大的银幕上,CEO凯文·史密斯借着一段极富感染力的视频发问:人类的未来究竟通往何处?

接着亚当上台,它面貌英俊,有着金色的头发和深邃的海蓝色眼珠,身材高大,周身带着华贵的气质。就像是科幻电影照入现实,亚当给台下的观众巨大冲击,他们鼓掌高呼,还有人怀疑亚当是否由真人扮演。

几轮问答过后,观众无不惊叹于亚当的真实与智能。那时的人们陷入盛大狂欢,相信人类文明会因此进步。

自此,令陶冉身陷囹圄的两大要素集齐。

2018年,陶冉涉嫌杀害艾伦,被指控一级谋杀。

同年,仿生人亚当失踪,陶冉被指控侵犯商业秘密。

正当我以为这个问题翻篇了的时候,陶冉再度开口:“但我始终认为,最正确的决定在于对亚当‘第二大脑’的开发。

“TC系列大获成功后,对亚当的研制并未止步于此,我们创造性地为亚当植入第二个系统中枢。

“其目的是为了让亚当加速进化,出现自然情感。”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爱,死亡与仿生人
连载中百分之酒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