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遇

“静姝——”

“谁?!”

正在山里狩猎的女子听到耳畔有人呼唤她的名,举目四望却不见一人,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弓箭。昔年随师姐们下山除妖时,常见妖精虐杀凡人,尤以凡人惊恐之态为乐,手段极尽残忍。若在从前,她大可正面应敌,即便不敌也能轻松脱身,只是如今……

“静姝——”

静姝定了定神,随后冷静开口:

“来者即是客,阁下既来了,理当现身报上名来,躲躲藏藏又是为何?”

“吾乃天地所育一抹精魂,天地初开时因众生而生,并无身躯与名姓”

话音落下,静姝身前便有团极为亮眼的金色光团出现,

随后,以光团为中心,四周飘落在地的落叶忽的漂浮起来,围绕着它凝成一团,

“精魂?”

静姝看着眼前这团模样有些憨态可掬的东西,嘴角微抽了一下,总觉得有些憨傻。

“正是”

“如此,不知阁下来此寻我,所为何事?”

静姝有些好奇祂接下来的说辞,加之身后所负玄女剑并未发出感应到敌意时的震动,便也不急着离开。

“灭世之劫将至,吾为保苍生而来”

“灭世之劫?”

“然也,”

自称精魂的灵体,声音与乡里小儿无别,兼之又以落叶为形,那轻盈灵动的模样便宛若山间精灵,只是这语气却是叫人觉着有些老气横秋:

“盖因劫难将近,三界动荡不安,各方乃至同族之间皆以杀戮为乐、掠夺为荣,以至如今遍地枯骨。”

静姝闻言不作言语,只是看着它,那不为所动的模样叫精魂有些意外,仿佛一时不知如何应对般,沉默了片刻后方才继续说道:

“五百年前,人皇周戾帝刚愎自用、荒淫无道,继位不过十余年便上使朝堂动乱,下叫百姓民不聊生,以至战火不休、失尽民心,那六百载江山基业也因此而亡。

因王朝覆灭天下动荡,早已对人间虎视眈眈的妖族便于此时趁虚而入,使尽计谋后终诱得人为己所用,而后竟真叫他们找到了昔年人间仙门封印魔族的封魔井所在处,以致封魔阵阵法遭到破坏,沉睡千年的魔族渐有苏醒之象。妖族见目的已达到,便将人悉数杀害后投入阵中,成了唤醒魔族的祭品”

此番说辞,自静姝拜入山门那日起便总听自家师父念叨,经年累月下来,不说两耳起茧,那也是烂熟于心的,当世修仙弟子无不如此。

眼见女子兴致乏乏,精魂便在其身前晃了晃“身体”,如同在吸引她的注意一般:

“那群魔头得了祭品滋养后苏醒之象更甚,眼见就要冲破封印为祸人间时,以昆仑为首的一众修道者为保苍生不再经此浩劫,不惜倾巢而出以命为祭,最终与一众妖魔同归于尽。

此役之后,以高阶仙门尽数战死为代价,封魔阵重塑、人间结界凝成。魔族无力破阵,妖界亦元气大伤,再无力入侵人间。”

静姝闻言心中微动,握着弓箭的那只手松了又紧紧了又松,精魂敏锐的注意到这一变动后,继续开口道:

“时人本以为人间从此得以休养生息,怎料又有人为争权夺利而再度掀起战火,以至于万里山河皆为硝烟所侵蚀。加之乱世之下又有灾荒不断,这五百年来人间早已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静姝垂眸呢喃着这话,心头发苦,

“乱世之下,人命不过浮萍罢了”

当年,愈烧愈烈的战火就要烧到她那原本宁静祥和的村庄时,在村长的带领下,所有人被迫斩断乡根背起行囊向昆仑逃去,以求新生。

在行至一处山路时,因有人远远望见一群山匪正策马疾驰而来,众人连忙就地找寻藏身之处,以防不测。

她的父亲寻了个极好的藏身地,只是太小,只容得下半大孩童,遂将包裹交于她,又搬来道旁枯树、枯草盖在一侧,直至打眼望去断不会看出有人后,方和妻子与其余无处可躲的村民们一同躲到山坡处。

就在众人将将躲好时,山匪的身影便出现在眼前,有几人下马小解时因财物归属问题爆发了争吵,声量由远及近,吓得众人大气不敢出。

年幼的静姝抱着行囊躲在草丛堆里浑身颤抖,她眼睁睁看着几名男子因分赃不均而将屠刀挥向同伴,身旁同为山匪的其余人见状也只是在那笑看着,

人命在他们眼中,竟尚不及一口吃食。

被杀之人喷涌而出的鲜血仿佛在半空中织作一张细密的网,将小静姝的灵魂束缚住。

她怕极,却也知道此时此刻是万不可发出一丝一毫声响的,只能死死捂住嘴巴,任凭泪水滑落。

当恶人离去,双亲赶来将勉强躲过一劫的静姝紧紧抱住时,年幼的孩童将被恐惧侵蚀的身躯缩在母亲的怀抱里,耳畔是父亲惊魂未定的安慰和众人死里逃生的抽泣声,她几乎瞬时瘫软了四肢。

本以为躲过一劫的村民们在刚走出山路时又遇着一大群被身后挥舞着屠刀的兵匪追杀的难民。

山路狭窄崎岖,人群在慌乱中互踩互踏,以至死伤无数。

他们都在拼命逃窜,

因为身后,是恶鬼在追

小静姝便是在此次动乱中不幸被惊惶逃离的人流裹住无法挣脱,只能看着不远处不断被撞跌倒又爬起,拼命伸手只为抓住自己的阿爹阿娘离自己越来越远……

自此以后,她再不曾见过疼爱她的至亲

那一年,她年仅五岁。

苍穹之上骄阳高挂,与山川河流共同见证着人间凡人的自相残杀。

地上鲜血淋漓的残肢断臂与尘土后恶鬼狞笑的面庞交相辉映,

难民绝望凄厉的呼唤与撕心裂肺的哭喊和着凛冽的冷风被卷向云霄,仿佛想要凝成诉状叩响天门以达天听,向传闻中曾救世的神祇诉说冤屈,祈求怜悯……

“就在两百年前,那妖族又得人召唤,在其相助下寻到门路突破结界,这人间便更是水深火热,凡人无力自救,只能求告苍天,祈盼神灵垂怜。”

精魂继续说道

静姝很想说人间之难在于妖邪,可又想到自己这些年所看见的众生相,一时也不知作何辩驳,便只是走到路边背靠着身旁的大树席地而坐,手握着弓箭搭在膝上,仰起头来将目光投向远处山谷

刚拜入师门第二年时,师父云阳外出助道友降妖,路遇故友相邀同游,便传信回来说要晚些时候回来,她深知自家几个徒弟德行,并不忧心其修行课业,遂只在信中叮嘱莫把山门拆了即可。

师姐弟七人看完自家师父的信,便犹如撒了欢的猴子般,乐得嗷嗷直叫。

一日,三师姐璟华拎着刚打完坐的小七静姝和其余师姐弟汇合,一起往后山去煮酒闲聊,大师姐栖迟兜着线,除却不让年幼的静姝饮酒之外,其余的并不多作阻拦,

总归自家师父心中有数

五师姐卿尘提起了此次下山所见人间惨象,直听得众人气愤之余又连连摇头,随后你一言我一嘴的聊着这些年的所见所闻。

栖迟素来不喜饮酒,却也在谈起所见妖祸时破天荒饮了不少,二师兄牧辛见此一把拿过酒壶,换了茶水再递过去,口中连连斥骂妖邪恶毒残忍。

静姝之前流浪时,曾得一精灵赠食救命,母亲常说滴水之恩不可忘,何况救命大恩。

加之逃难路上常见人与人互相残杀时,手段之残忍与妖怪并无分别,更加觉得既然人有善恶之分,妖怪定然也是如此。

是以眼见自家师姐师兄都在唾弃妖怪时,不由得小声反驳了几句,

小师妹自上山以来便乖巧的不像话,难得有提出异议的时候,引得众人好奇不已,齐齐看向她,等待着她的下文。

静姝抱着双膝,一点一点将心中所想悉数说出,

孩童饱受苦难折磨后仍旧天真纯善的话语,让一众“久经沙场”的修士心下酸软的同时,也逗的他们笑语连连。

栖迟负责教导静姝学问,见她因众人大笑而面露疑惑时,爱怜的把人揽入怀里后并未立即论断善恶之说,只是将妖界族群之别以及封魔井往事嚼碎了同她细细解释。

那会儿静姝刚入师门不过两载,尚还懵懂,并不知妖、精、怪、邪有何分别,是以在师姐说起时,她听得极为认真。

“妖邪之所以称之为邪,乃因其狡诈诡谲又狠辣无情至极。如此小儿皆知之理,却仍有人以为助其将魔族救出便可以此掌控二者,借力助己成就霸业,殊不知此等邪物又岂能轻易为人所掌?简直愚蠢至极!”

璟华顺着栖迟的话头补充着,补着补着愣是补出了火气来,给自己骂急了不说,还得担心会不会吓着孩子。

于是干脆一把将彼时尚还瘦小的静姝整个抱起圈在怀中,边威胁般捏了捏她脸颊的软肉,边郑重其事的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切不可学那蠢人做蠢事,若有日当真蠢钝如斯,自己会第一个替师父清理门户,决不轻饶。

静姝便是在这等爱的摧残下,将妖怪精邪记了个全

……

“可世人却不知,能救人间者非是神灵,乃人也”

精魂的话语打断了静姝的思绪,它虽未指名道姓,可那不容置喙的语气却叫静姝直觉其口中所说的人是指自己:

“人?阁下莫是指我?”

“正是”

“阁下既知我名姓,想来也早知我底细,”

静姝心中猜想得到验证,却并不觉得有何荣幸,只觉得荒谬:

“我这自保尚且吃力的人,又如何能够担得起这救世主之称。”

“静姝道长,你乃昆仑弟子,匡扶正道——”

“我生于农户,幼年随双亲逃难时为兵匪流民所冲散,若非遇到师姐出手相救收留,我只怕早已是荒野处的一具枯骨,亦或是难民口腹中的一点食粮。阁下怕是高估我了”

静姝似是被哪个字眼触到了心事,站起身来不想再多作逗留:

“天色已晚,我这凡夫俗子又未辟谷,就先告辞了,阁下请便”。

精魂闻言并未在意,只是缓缓飘至人前,阻止了她想要离去的脚步,

“你曾以一己之力将三个为祸人间的大妖诛杀,护佑一方安宁”

那声音无悲无喜,仿佛只是在说一件极其平凡的事情。

前路被阻,静姝却也不恼,只是开口解释道:

“都是陈年往事罢了,昆仑静姝早已随着那三个妖孽魂飞魄散而身死道消,阁下莫要再提”

精魂不为所动,只是卷着落叶飘得离静姝更近些:

“事关苍生存亡,凡人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既有一份力,何不尽一份责呢”

静姝闻言心中好似有一群鸦雀飞过,面上虽不显,语气却是有些嘲弄:

“这人间硝烟不绝,不正是因为世人或为己、或为所效忠的王权四处征伐吗。如今师门覆灭,我既无归处,也无甚抱负,只想在这山中了却残生,众生如何,便由他去吧”

“可是如今人间处处天灾**、妖孽横行,虽有修士古道热肠却也不过杯水车薪且极易腹背受敌,可昆仑不同,你既身为昆仑弟子,到底无法置身其外”

静姝:……

初次写文经验不足,请多指教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初遇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神女静姝
连载中南柯梦寻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