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轶:"前半年可能只能发基本工资,但我会给你5%的股份。"
"10%。"程立讨价还价,"我还要人事自主权,急诊团队我说了算。"
"成交!"
就这样,肖轶收获了第一个团队成员。心血管大佬的天才弟子,接下来的一周,他马不停蹄地见了十几个人——医学院同学、前同事、甚至竞争对手。有人嘲笑他异想天开,有人婉言谢绝,但也有几个人被他的热情和愿景打动,愿意冒险一试。
最意外的收获是陈远,一个非医疗背景的MBA,曾在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工作。他是程立高中同学的表弟,原本只是约出来给点建议,却被这个项目吸引。
"你的商业计划太理想化了。"陈远直言不讳,"但市场确实有空白。我们可以做高端医疗服务,作为医院盈利点。"
肖轶挑眉:"所以,把医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平民化的医疗,做公益让人人能够看的起病,做的起手术,另一部分,高端医疗服务盈利,弥补平民医疗的基本支出"
肖轶不由的拍案叫好,只要能够自负盈亏就可以经营下去,造福更多的人。
"如果你能接受我的条件。"陈远推了推眼镜,"我要做CEO,全权负责运营和财务。医疗你说了算,经营我说了算。"
这个条件很苛刻,但肖轶知道团队需要这样的人才。自已的团队有顶尖医生,有医疗管理,但管理一家医院远不止看病那么简单。
"试用期三个月。"肖轶伸出手,"证明你的能力。"
陈远笑了:"你会看到结果的。"
团队初步成型后,肖轶拨通了方雯的电话。联系了那两家同意投资的公司。
他们约见在的城市最高端的写字楼顶层,俯瞰整个市中心。
肖轶带着陈远和企划书,把人员构成,经营模式展现在两家公司投资人面前。超乎他们的意料。"
最后陈远不卑不亢:"徐总,邢总,我们是来向您展示一个投资机会的,不是让你们捐款资助的。"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精心准备的PPT:"中国医疗市场的痛点是什么?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大三甲,普通患者排队难、看病贵、体验差。高端人群对就医环境和便捷以及医疗水准的诉求。而我们的XX医院将填补这个空白,..."
接下来的半小时,陈远详细讲解了市场分析、定位策略、运营模式和财务预测。讲起来却充满真诚和热情。让人相信个愿景。
"计划不错,但执行才是关键。你们现在有什么?"
"一个核心团队,包括一名海归光环的博士,三名副主任医师、五名主治和一名顶尖护士长。外聘心脑血管外科大佬坐镇"肖轶如实回答,"还有我爱人姜妍1000万启动资金,她明显海氏的XX公司控股。"
"XX公司"徐总,那是姜博士的吗,听说市沈氏家族企业,由长房夫妻二人一手创建,在沈总过世后,由其爱人经营扩大,五年前更是合并了沈氏支柱产业。" 姜医生正是你所说沈氏长房夫妻的独生女。合法继承人。肖轶带着小小的自得。
“背景如此雄厚,即便不用我们两家公司注资也完全没有问题。"
肖轶说:"所以我们需要你们的投资。不仅是资金,还有你们在医疗行业的人脉和资源。毕竟那是s市,这是J市"
徐总和邢总站起身,“医疗是个特殊行业,光有理想是不够的。"
“但除了你们的资金背景,计划书确实有亮点。"他们跟陪同人员说,"李秘书,准备一份TS,我们两家一共首轮两千万,占股30%。"
两千万!这远超他的预期。
"谢谢徐总!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六个月内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年内开始运营。做不到,我们有权撤资。"
"没问题!"XX医院将从梦想变为现实。
肖轶和陈远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姜妍程立和其他几位医生聚集在他租来的临时办公室里,听完整个人都振奋起来。
"一共三千万!"程立惊呼,"这下我们可以买最好的设备了!"
陈远却相对冷静:"钱越多,责任越大。他们不是慈善家,是期待回报的。"
程立点点头:"所以我们要精打细算。第一步是找场地,然后是申请资质、采购设备、招聘团队..."
会议持续到深夜,大家分工明确,热情高涨。散会后,程立最后一个离开。xx医院从一个想法变成了真正的项目;明天,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数挑战。
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为了那些像小峰一样本不该死的患者,以及马建国那些操劳一辈子的人做的起手术,为了他心中理想的医疗模式,没有贪腐,把耗材医药价格更大程度让利于患者,再难的路他们也会走下去。
医院的核心不是大楼和设备,而是医者仁心。勿忘初心,以人为本。这个人包括一线的医生和患者。
"我们要做不一样的医院。"
数年后在肖轶陈远的管理下,姜妍程立过硬专业技术带领下的医生团队。XX医院就这样顺利的运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