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 10 章

--

姜妍盯着CT影像,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显示屏的冷光映在她苍白的脸上,将她的黑眼圈衬得更加明显。这是她连续值班的第三个夜晚,但此刻所有的疲惫都被一种尖锐的警觉取代。

"这不对劲。"她低声自语,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患者许建国的全部影像资料。

许建国,五十八岁,建筑工人,三个月前在某三甲医院做了脑室-腹腔分流术。现在因为剧烈头痛、呕吐被送到姜妍所在的医大附属中心医院急诊。初步诊断是分流管功能障碍,需要紧急手术调整。

但姜妍看到的远不止这些。

她放大CT图像,那根埋在许建国脑室中的分流管在影像上呈现出不规则的边缘和可疑的密度变化。这绝不是她熟悉的任何一款正规产品。

"林护士,能过来一下吗?"祁颜叫住了正推着器械车经过的护士林小满。

林小满,器械护士,在医院工作了七年,以严谨著称。她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祁颜身边:"怎么了,姜医生?"

"你看这个。"姜妍指着屏幕,"患者三个月前植入的分流管,边缘粗糙,阀门区域有明显的设计缺陷。这像是二十年前就淘汰的HK-3型。"

林小满凑近屏幕,眼睛微微眯起:"确实不像我们现在用的型号。"她停顿了一下,声音压低,"但病历上记录的是最新款的德国进口分流管,单价两万八。"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疑虑。

"准备手术吧,无论如何得先解决患者的颅高压。"姜妍最终说道,但心里已经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手术室里,无影灯将许建国裸露的头颅照得惨白。姜妍熟练地切开头皮,暴露分流管的脑室端。当那根灰白色的管子完全呈现在眼前时,她听到身后的林小满倒吸一口冷气。

管子表面有明显的注塑瑕疵,阀门结构简陋得令人发指。姜妍用镊子轻轻拨动,阀门竟然卡住了。

"这绝对是山寨产品。"林小满小声说,"连最基本的质检标准都达不到。"

姜妍没有回答,专注地更换了新的分流管。手术很顺利,但她的心情却越发沉重。许建国的痛苦本可以避免——如果当初植入的是合格产品。

晚上九点,姜妍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疲惫地推开医生休息室的门,发现林小满正在等她。

"我查了一下。"林小满开门见山,递过一个U盘,"过去一年,我们医院采购的'德国进口'分流管,进货价两万八,但市场上同型号正品只要一万二。"

姜妍接过U盘,插入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一份Excel表格,详细记录了近两年的耗材采购数据。

"你怎么拿到这些的?"祁颜惊讶地问。

林小满笑了笑:"我表哥在信息科。重点是,所有高价采购的耗材,审批单上都有周主任的签名。"

周维鸿,神经外科主任,姜妍的顶头上司,医院副院长候选人。

"还有更奇怪的。"林小满切换到一个财务页面,"这些高价耗材的供应商'康健医疗',注册资金只有50万,却拿下了我们医院上千万的订单。而且——"她点开一张照片,"他们的实际控制人叫邱明达。"

照片上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正与周维鸿在某个高档餐厅举杯。祁颜认出了这个人——上周刚来科室"拜访"过的医药代表。

"这不能说明什么。"姜妍谨慎地说,"医生和医药代表吃饭很正常。"

"那这个呢?"林小满又调出一张银行流水截图,"过去两年,邱明达每个月都会往一个账户转账两万到五万不等。而这个账户的持有人是周主任的夫人。"

姜妍感到一阵眩晕,她知道有这种灰色地带,但居然猖狂到如此地步。许建国痛苦的面容浮现在眼前,那个朴实的建筑工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脑子里被植入的是能要命的劣质产品。

"我们该怎么办?"她轻声问。

林小满的眼睛在昏暗的休息室里闪着光:"收集更多证据,然后举报。"

第二天,姜妍以科研为由申请调阅了过去三年的耗材使用记录。在档案室昏暗的灯光下,她和林小满发现了更多可疑之处:高价耗材的使用量远超实际需求;一些昂贵的心脏支架在患者病历中根本没有使用记录却被计费;甚至连普通缝合线都被以进口产品的价格采购。

"看这个。"林小满指着一份验收单,"一次性电刀,单价三千六,验收人签字是王医生——但他那段时间在国外进修。"

姜妍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肖轶发来的一条短信:「别再查了,有人知道了,想动你,但是你名头太响了,想拉你下水。」

"他们发现我们在查了。"林小满脸色发白。

姜妍握紧了手中的文件:"那我们得更快。"

当晚,她们冒险潜入行政办公区,试图找到更直接的证据。林小满用她表哥的密码登入了采购系统,姜妍则负责望风。

"找到了!"林小满突然低声惊呼,"周维鸿的邮箱里有一封邱明达发的报价单,同款分流管给其他医院报价九千,给我们医院却是两万八!"

姜妍正要凑过去看,走廊突然传来脚步声。然后传来肖轶的声音,周主任,刘院找您,在401室等着呢“把正准备敲门的周主任带走了。

两人迅速关闭电脑,躲进了储物间。脚步声在门外停留了几秒,然后渐渐远去。

"太危险了,我们得走了。"姜妍的背上全是冷汗。

她们复制了所有能找到的证据,包括邮件截图、财务记录和虚假的验收单据。

"明天我就向纪委举报。"祁颜下定决心。

林小满却显得忧心忡忡:"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周维鸿在卫生系统根基很深,邱明达背后可能还有更大的保护伞。"

姜妍想起许建国手术后拉着她的手连声道谢的样子,那个朴实的工人为了治病已经花光了积蓄,却不知道自己被植入的是劣质产品。

"总得有人站出来。"她说。

第二天清晨,姜妍刚到医院就被周维鸿叫到了办公室。周主任五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鹰。

"姜医生,听说你对许建国的手术有些疑问?"他开门见山。

姜妍不动声色的说:"只是发现之前植入的分流管型号有些问题,已经处理好了。"

周维鸿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医疗工作要专注本职,更要抬头看路。"他推过一张卡,最近姜医生手术完成的很成功,为咱们医院带来很多荣誉,这是科室给你的奖励“

姜妍推辞不过,结果卡,注意到周维鸿手腕上的百达翡丽手表——以他的合法收入,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的奢侈品。

走出办公室,姜妍的手机又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姜医生,听说你母亲有心脏病?我们安排了XX医院高档病房,邀请了顶流心脏科专家给老太太看看,你可还满意,一个关心你的朋友」

这是**裸的收买,糖衣炮弹。想到患者辛苦挣来的钱,植入的假冒伪劣管子,他的手微微发抖,但眼神更加坚定。她拨通了林小满的电话:"我们今天就去纪委,所有证据都带上。"

就在她们准备离开医院时,姜妍在停车场被一个身影拦住了。是邱明达,那个医药代表,他西装革履,笑容可掬。

"姜医生,这么匆忙是要去哪啊?"他故作亲切地问,"我正好有件事想请教您,随即紧跟姜妍坐在她车的副驾驶上。变戏法的拿出一个盒子,包装精致"。他漫不经心的打开盒子,您看还和您眼光吗,姜医生的到来,我们登门拜访几次,想单独找您请教请教,今天有幸遇见,遇见就是缘分,这是我给姜医生,一个小小的贺礼。“这是我的名片,XX品牌的引流管和颅脑修补材料都是我公司的,有需要打电话。“

随即下了车,这时林小满走上前,姜妍给她使了个眼色,装作不经意的路过,然后走开了。姜妍打开盒子,一个崭新的百达翡丽手表散发着幽幽的光,彰显它的华贵。

姜妍随手扔一边,嘴角噙着一默讥讽的笑意,可惜了。

那天晚上,姜妍和肖轶约了大学好友方雯在咖啡馆见面。方雯在一家知名风投公司工作,对医药领域很了解。

"所以,你们接下来的打算是什么?"听完肖轶的讲述,方雯搅动着咖啡问道。

"我想创业。"肖轶直视好友的眼睛,"创办普通老百姓住的起的脑科医院。"

方雯挑了挑眉:"你知道医疗创业有多难吗?而且你这样怎么谈盈利,不盈利怎么养活员工,我的大小姐,他们可不是你,有上亿资产,吃喝不愁。

"我知道很难,但以姜妍价值,我不能让她成为反贪腐的牺牲品。"肖轶说。这时姜妍拿出一个U盘,"这里有企划方案,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有没有投资人会对这个感兴趣?"

方雯叹了口气,接过U盘:"回去后我们评估一下。等下出可行性报告,发给有兴趣的投资人,有完整的团队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我相信会有人感兴趣的,但是关于盈利这一块,估计很多人会望而却步的,毕竟在商言商。"

两周后,方雯联系了五家专注医疗的投资机构,已经有两家初步意向。

-

凌晨三点的急诊科,灯光惨白得刺眼。程立盯着监护仪上已经变成一条直线的心电图,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听诊器。

"死亡时间,3点17分。"

他的声音在抢救室里显得异常冷静,与内心翻涌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病床上躺着的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一小时前还意识清醒地跟他说话,现在却成了一具逐渐冷却的尸体。

"程医生,家属在外面..."护士小声提醒。

程立摘下沾血的手套,深吸一口气。这是他今晚宣布的第二个死亡病例,两个本不该死的人。

急诊科走廊上,一个头发凌乱的中年女人扑了过来:"医生,我儿子呢?他怎么样了?"

程立看着女人红肿的眼睛,喉咙发紧:"很抱歉,我们尽力了..."

女人的尖叫声刺穿了整个急诊科,她瘫倒在地,撕心裂肺地哭喊着:"不可能!小峰只是肚子疼!怎么会...怎么会..."

程立蹲下身,却不知该如何安慰。是的,最初只是腹痛,但因为医保限制无法立即做全面检查;等病情恶化时,又因为床位紧张耽误了手术;最后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已经连续工作十八小时,手抖了一下,就是这一下...

但这些他能说吗?能告诉这位母亲,她儿子的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扭曲的医疗体系?

"节哀。"最终,他只能干巴巴地说出这两个字。

交班后,程立没有直接回家。他坐在空无一人的医生休息室里,盯着手中早已冷掉的咖啡。窗外的天色渐渐亮起,新的一天开始了,但对那个叫小峰的年轻人来说,永远不会有新的一天了。

手机震动起来,是科室主任的短信:"程立,家属投诉你抢救不力,写份说明交上来。"

程立冷笑一声,把手机扔到一边。投诉?他们怎么不投诉这个让医生超负荷工作、让患者排队等死的医疗体系?

阳光透过百叶窗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影子。程立突然站起身,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他受够了。受够了一次次看着本可救治的患者因为体制问题失去生命,受够了在官僚主义和利益链条中委曲求全。

他要创建自己的医院。一家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不被官僚主义和利益所绑架的医院。

这个疯狂的念头一旦产生,就像野草一样在他心中疯长。

三天后,程立敲响了医学院恩师张教授办公室的门。

"创建医院?"张教授摘下老花镜,锐利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他最得意的门生,"你知道这有多难吗?"

程立坐得笔直:"我知道,老师。需要资金、人才、资质、场地,还要面对现有医疗体系的排挤。但我已经想好了。"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文件:"这是我的初步规划。小型综合性医院,200张床位,主打精准医疗和人性化服务。我想先从急诊和心脑血管科做起,这些都是医疗资源最紧张的领域。"

张教授翻看着计划书,眉头渐渐舒展:"资金呢?"

"我有一套房子,可以抵押贷款。还有几个医学院同学表示愿意投资。"程立顿了顿,"但我需要您的支持,不仅是建议,还有...您的名声。"

老教授笑了:"你小子,是想用我的招牌去招兵买马吧?"

"是的。"程立坦然承认,"有您坐镇,很多优秀的医生会愿意加入。"

张教授沉思良久,突然问:"为什么是现在?"

程立的眼神黯淡了一瞬:"上周,我失去了两个本不该死的病人。一个因为医保限制耽误检查,一个因为医生疲劳操作失误。"他抬起头,眼中燃起火焰,"老师,我们学医是为了救人,可现在这个体系却在杀人。我想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

老教授长叹一声,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名片:"姜妍,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也在准备筹建医院,你们联系一下。"

程立接过名片,心跳加速。姜妍是附属医院神外一颗璀璨的明星,前途一片光明,怎么也会有自己创办医院念头,他神情一动,里面可能有不为人知的内幕。

"谢谢老师!"

"别高兴太早。"张教授严肃地说,"创业路上有九九八十一难,你才过了第一关。"

离开医学院,程立直接去了市中心的咖啡厅,约见了肖轶,附属医院医务科科长,也是姜妍的爱人,创办医院实际操刀人。

肖轶听完他的计划,咖啡杯悬在半空,"放弃三甲医院的稳定工作和我们一起创业?你知道现在民营医院多难做吗?,而且你知道,我们并不缺钱,姜妍我爱人身家吗,我们做的医院可能很难盈利,如果想拿高薪,那恐怕会失望的"

程立笑了:"如果挣钱,公立医院的大咖早就走光了。"他认真地看着肖轶,"我不是,我想要一个环境干净,流程简单,以患者和一线医生为主体的医院,而不是臃肿庞大的后勤行政,外行人指导内行人,拍着脑门,制定一个有一个想当然的复杂的流程,表明为了规避风险,实则为了推卸责任。"

肖轶沉默地搅动着咖啡。他自毕业后一直在医院行政干事,深知他说的那种情况。更重要的是,他也受够了医院里的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青春,就像一场幻梦
连载中a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