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认识

上午的课程在一种无形的暗流涌动中结束。放学铃一响,江临就像一阵风似的冲进了高二(A)班教室,目标明确地扑向谢沉和温砚。

“走走走!饿死了!听说省实验的食堂三号窗口的卤肉饭是一绝!今天我请客!”他不由分说地一手拽一个,拖着两人就往外走。谢沉皱着眉想甩开,奈何江临手劲大得像钳子。温砚则有些无奈地被他拖着,脸上那点疏离的表情在江临咋咋呼呼的热情面前,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你怎么进来的。”谢沉冷静的问

“我?我没走啊,我们还有一个多月才开学,省实验的保安是新换的,不认识我,把你们送进来之后硬是不让我走,非说要有假条才开门。我就干脆等到中午和你们一起吃饭。”

食堂人山人海,喧嚣鼎沸,大多都是高三的学生,还有高一高二的AB班,因为没有正式开学,所以排队也没有太久,只是人数看着唬人。江临兴致勃勃地端回三份堆成小山的卤肉饭。

“来来来,别客气!快尝尝!”江临自己先扒了一大口,满足地眯起眼,“嗯!果然名不虚传!”

谢沉没什么胃口,慢条斯理地挑着饭粒。温砚则很安静,动作斯文,速度却不慢。把姜丝一个个挑出来,花椒也一粒粒摆好后才肯吃。

“哎,温砚,”江临嘴里塞着饭,含糊不清地问,“我看你上午数学课挺猛啊,那题解法绝了!你以前哪个学校的?竞赛搞过没?”

温砚咽下口中的食物,才开口:“之前在上海念书。竞赛……接触过一点。”语气依旧平淡。

“上海?跟谢沉一样啊!你们以前认识不?”江临好奇地追问。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瞬间打破了餐桌表面那点脆弱的平静。

谢沉夹菜的动作顿住了。温砚握着筷子的手指也微微收紧。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

谢沉抬起眼,那双颜色偏浅的眸子像淬了冰,冷冷地扫过温砚,然后落在江临脸上,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周围的嘈杂:

“不认识。”

确实不认识,只是温砚觉得直接说不认识是不是有点太冷血了,还没等温砚斟酌完词就听到谢沉几乎冷到冰人的答案。

三个字,斩钉截铁,带着毫不掩饰的划清界限的意味。

江临见怪不怪,谢沉一直都这样,但是看看谢沉冷硬的脸,又看看旁边瞬间敛去所有表情、只剩下眼底一片沉寂的温砚,尴尬地挠了挠头,因为考虑到温砚并不熟悉谢沉的交流习惯,开始打起了圆场:“不认识啊,很正常啊”

温砚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遮住了所有的情绪。他放下筷子,拿起旁边的水杯,喝了一口水,再抬起头时,脸上已经恢复了那种平静无波的表情,甚至对江临露出了一个极浅的微笑:“嗯。”

只是那笑容,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再也没有了昨夜那柠檬气泡般的清甜感。

谢沉不再看他们,低头专心吃饭,仿佛刚才那场小小的交锋从未发生。只有他自己知道,心底那点因上午讲台一幕而升起的、微乎其微的异样感,此刻已被一种更熟悉的、冰冷的排斥所取代。一个带着目的闯入他生活的“兄弟”,一个需要他“和谐相处”的入侵者。

下午的物理课,内容是一场难度极高的随堂测验,据说是为选拔下周开始的物理竞赛班成员做摸底。试卷发下来,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题目艰深,时间紧迫。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翻动试卷的声响。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

谢沉拿到试卷,快速浏览了一遍,眼神沉静。他拿起笔,几乎没有停顿,开始答题。思路清晰,步骤严谨,速度极快。仿佛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在他脑中早已构建成清晰的图谱。

温砚坐在他斜后方,同样专注。他的速度似乎没有谢沉那么快,但每一步都异常沉稳。他的笔迹依旧清隽,落在答题卡上,发出一种稳定而规律的轻响。他偶尔会微微蹙眉,似乎在思考某个关隘,但很快眉头便会舒展,笔尖继续流畅地移动。他的目光专注而沉静,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眼中只剩下题目本身。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时,谢沉已经放下了笔。他检查了一遍答题卡,确认无误后,将试卷和答题卡整齐地叠放在桌角,然后从书包里抽出一本厚厚的英文原版物理专著,旁若无人地看了起来。姿态从容,带着一种学霸特有的、令人牙痒的傲慢。

他的“提前交卷”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起了一些小小的骚动和压力。不少同学偷偷抬眼看他,又赶紧埋头继续苦思冥想。

温砚自然也注意到了。他握着笔的手指微微一顿,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感到压力倍增,反而像是被某种无声的挑衅点燃了细微的火星。他深吸一口气,原本就沉稳的节奏似乎变得更加凝练、更加专注。他不再理会时间,将全部心神都灌注在最后一道难度极高的综合题上。笔尖在答题卡上移动得更快,却依旧不失工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决绝。

就在考试结束铃声即将响起的前几秒,温砚终于放下了笔。他轻轻吁出一口气,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着微光。他将试卷和答题卡整理好,放在桌角。

当老师收到温砚的答题卡时,那位向来严肃、嘴角总是向下抿着的物理老师秦卿,脚步不易察觉地顿了一下。

她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最后一道大题那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解答区域,足足停留了四五秒钟。

接着,那总是紧抿的唇角,极其罕见地、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形成一个极其短暂却真实的、带着激赏意味的弧度。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第六年
连载中旧纸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