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莱蓬国

秦可儿连续十天没有出门。是自她去心内科会诊之后,时间最长的一次。她待在出租屋里,每天除了睡觉就是读书。至于吃饭,想起来就吃一点。想不起来便多一些读书的时间。自从收到那张图片以后,她早已没有饥饿的感觉。不过,这些日子她的精神倒是很好。

此刻,她正躺在床上看着成堆的垃圾,成堆的书籍。同时在心里想,车进伟,我应该谢谢你。要不是你,我怎么能下定决心抛弃这一切去读博士。也想到那些散布谣言的人,心说正是你们让我变得强大。变得了无牵挂。她想着这些,看一眼手机,又拿起书本。也不知道多长时间以后,手机响了。她看一眼,颤抖着滑动屏幕,然后对着话筒叫一声,“爸爸。”结果她等一会,才听到扬声器里爸爸带着哭声的话,“可儿,我应该听你的话,和你王姨一起回家。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秦可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知道这三个月以来,自己是怎么抑制住给爸爸打个电话的想法。这一刻,当她听到爸爸的话之后,同样忍了三个月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哽咽着问,“爸爸,发生什么事情?”

“你王姨走了。本来只是一场感冒,一开始我们都没当回事。直到三天前的夜里突然高烧,我连夜把她送到镇医院,结果没有医生…等到天亮,医生到了,他们又没有氧气,没有药品,没有呼吸机…”秦可儿听着爸爸泣不成声的话语,想起妈妈带着姐姐离开的时候,爸爸虽然不高兴,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此刻听到爸爸的哭声,明白爸爸对王姨的爱有多深。

她想着这些,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只是在电话的这端,陪着那一端的爸爸哭个不停,过一会,还是她的爸爸先开口问,“可儿,你还好吧?本来我不想告诉你,只是忍不住…”

秦可儿理解爸爸说的话,她也开口问,“爸,你什么时候回来?”问完以后,她听见爸爸说,“可儿,你以后要照顾好自己,我不回去了。你王姨还清醒的时候,对我说,不要仇恨这个地方。不要怨恨这个国家。正是莱蓬的落后,才让他们的医院晚上没有医生。正是官员的克扣,才让他们的医院里没有设备,没有药品。这也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昨天埋葬你王姨的时候,我告诉镇长,告诉酋长,如果哪一天我也死了,让他们把我埋在你王姨的身边。”

爸爸说到这里,秦可儿挂掉电话,她听不下去。她嚎啕大哭。她把手边的书都扔在地上。心想自己太差劲,根本不配做爸爸和王姨的女儿。为一个渣男要死要活,为一个没用的博士焖头读三个月的书。还心想,就算变得像杨主任那样又有何用,就算是比她强又有什么用,非洲大地上还是会有人因感冒失去生命。她想到这里,又拨通爸爸的电话,对爸爸说,“爸,我去找你。我要顶替王姨做个志愿者。”她说完,听爸爸说,“不行。这里太远,再说车进伟也不会同意。”

听到车进伟这个名字,秦可儿再一次泣不成声。哭着说,“爸爸,我们分手了。他找个富婆,选妈妈的路,走捷径去了…”她说完,也不知道过去多久,才听见爸爸说,“那好吧,你来吧。”

两个月之后,秦可儿终于办好所有手续。临出发前,她再一次看看哈佛大学医学院发给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又看一眼杨主任给自己写的亲笔信。想一想还是给杨主任发信息,说,“谢谢您这一段时间的照顾,也感谢您帮我恢复名誉,并让那些人得到惩罚。只是经过认真思考以后,我还是决定去莱蓬民主共和国。比起国内,那里更加需要医生。您知道,我曾经无数遍地背诵希波克拉底誓言,此刻决定用余生践行。说内心的话,我知道您的建议是对的,也非常感谢您的推荐。只是我想一想,对于莱蓬人来说,博士或硕士没有分别。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医生而已。”

很快,她收到主任的信息,迄今为止,你仍是我这半生,所见过最优秀的医生之一。我有一个同学,他叫汉森.詹姆斯,他在读博期间放弃学业,成为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经过努力,他在非洲拯救很多人的生命。后来又气恼于红十字会的官僚作风,成为非洲总干事。你到那里,如果有需要可以找他。等一会我给他联系之后,给你发号码。

看到这个信息,秦可儿痛苦几个月的心,好很多。她急忙回信息说,“谢谢,您是我一辈子的主任,一生的导师。”

动身去莱蓬之前,她回到老家,把家里房子的钥匙和宅基地使用证,都交给叔叔保管。她知道,村里正准备拆迁,可能还会分一大笔钱。只是这些,对她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她只是希望真的开始拆迁的时候,叔叔能把姐姐的骨灰迁走。与她想象中的一样,叔叔和婶婶面对着钥匙和宅基地使用证,爽快地答应她的请求。

做好那些之后,她很快也就离开家乡,离开谣言早已传遍的地方。三天之后,她登上前往莱蓬的飞机。四天之后,见到明显变老的爸爸。

自从十三岁开始,她经常一年半载见不到爸爸。甚至爸爸第一次到莱蓬包工程的时候,他们将近四年没有见面。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只不过才两年多没见,爸爸仿佛老去十几岁。这样的状况让她一下便扑到爸爸的怀里,哽咽着说,“爸爸,你变老了。”

她的爸爸也说,“你变瘦了。”秦可儿抬头看向爸爸的脸,露出五个月以来第一个笑容。笑过之后,她自己也觉得奇怪,心想以前别人说自己瘦了,美了,漂亮了,自己从来不会因此而喜悦。想一想自己和爸爸都突遭不幸,确实也没有什么好开心的事情。简单思考以后,她最后得出结论,一定是与爸爸劫后重逢的缘故。

她没有注意,她的爸爸看见她笑了,也愣一下。毕竟他也知道,自己的两个女儿处在感情的两个极端。大女儿无所谓,小女儿把感情看得比什么都重。他们两个分别都想着心事,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黑人警察,拿着翻译机过来说,“秦可儿医生,我代表梦罗镇全体居民欢迎您。”

秦可儿听到声音,扭头看见他。又听到爸爸介绍说,“他是梦罗镇警察局局长加沙,特意跟我一起过来接你。”秦可儿急忙说,“谢谢局长。”

加沙用本地语说,“不客气。”上前一步就去提秦可儿背后的箱子,结果一提还挺重。秦可儿心想他是局长,怎么能让他提箱子。赶紧说,“都是书,我来吧!”局长还没吭声,又听见她的爸爸说,“没事,我们很熟。”

她的爸爸说着,伸手接走她的背包。对于爸爸的帮助,她没有拒绝。像小时候那样看着爸爸背好,又跟着他朝机场外走去。

到现在,她才注意莱蓬的天空,心想刚刚在空中时,怎么没有看见这里的天空这么蓝。树木这么绿。当然她也看见,这里机场的基建设施别说和国内比,就是和转机的埃塞俄比亚相比,也是不如。整个机场只有一条跑道,一栋不大的两层楼。她想问一下爸爸,莱蓬有几个机场,想一想又心说,我关心这个干什么。我来这里又不是旅游。

她想着,跟爸爸来到一辆黑色警车的旁边。她看见加沙把箱子放在车厢里,便知道这辆车门关不严,车窗烂一半的旧车,就是来接自己的车辆。还心想,要不是车顶的警灯,怎么也看不出来,车漆一块一块脱落的黑色皮卡会是一辆警车。她看向爸爸,听爸爸说,“这是整个梦罗镇警察局,最好的一辆车。学校里的车比这个好很多,局长害怕夜里不安全,就开着警车来了。”

她想给爸爸解释,自己不介意这些,又看见加沙拉起一块蓝色油布盖住箱子。也看见爸爸拉开车门,示意自己坐进去。她点点头,便坐进后排座椅。很快地,他们启程了。学校选址的时候,秦可儿听爸爸说过,学校距离机场大概十个小时的路程。到这一刻,她也就没有询问要走多久。

正走着,她听见加沙说,“秦可儿医生,向前直走通向莱蓬最大的城市加沙萨。咱们要不要去首都转一转。”

秦可儿回答说,“不去了。我想要尽快看一看学校什么样。”她说完,听见翻译机蹩脚的普通话,“好吧。”

她知道怎么回事,也就把注意力放在车窗外。放在农田里,放在用自行车驮运物品的行人身上。还有成片的树林,成群的鸟儿,以及不知道距离有多远的朦胧大山。她正看着,却被一大片高墙碉楼围着的建筑群挡住视线。

她知道莱蓬没有国王,建筑群看着也不像是军营,感觉很奇怪。便问爸爸,“这里是什么地方。”她的爸爸回答说,“这是美国矿业公司给总统和部长们修建的别墅。三年前,我带着施工队为他们翻修路面,知道在里边如同置身于美国高档住宅区。”

秦可儿明白爸爸说的是什么意思,她接着问,“美国公司买矿的钱,非常低吧?”她的爸爸回答说,“这就不知道了。他们没有招标,也没有公开。我听人说,上一任总统离任后,矿业公司又给他买了豪宅和游艇。现任总统刚刚上任,就把金矿的开采权也给他们了。”

秦可儿听到爸爸的话,心里很不舒服。她想起来年前看过的新闻,说是中国商人到莱蓬投资建厂,被官员盘剥压榨到破产。又想起来正是官员的克扣,才让医院里缺医少药。想到这里,她在心里说,一个国家发展落后,一定有原因。她也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改变什么。想这些除了徒添烦恼没有什么用处。她想着,又把目光转向车外。她看着道路两旁接近于原始的自然风光,慢慢地把心里刚刚的不愉快抛在脑后。很快地,他们来到城市的边缘,汽车也开始转向。朝着远离加沙萨的方向驶去。一开始还好一些,不多时道路开始变差,两侧也从草地和灌木变成森林。这时候,她心想,爸爸和王姨如果把学校建在加沙萨附近,王姨恐怕也不会死。只是她也想到,爸爸在莱蓬最后的一个工地就在学校附近。她想着这些,扭头看向爸爸。恰巧这时候车轮经过一个路坑,她看见爸爸的身体猛地一晃。听见他说,“一开始,你王姨把项目报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时候,他们提供三个地址,距离这里最近的一个就在咱们背后五六十公里的村镇。我们去了,发现那里相较于其他地方要富裕一些,并且已经有一所教本地语的学校。另外一个地方,是现在军政部长的家乡,我们不想和政府扯上关系,就选择最后一个。也是最原始落后的一个地方。”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重生
连载中海底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