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解结
暮春的云深不知处总被细雨缠裹,静桉居的桉树叶被打湿,冷香混着泥土气,漫进半开的窗棂。蓝桉跪坐在案前,指尖捏着一张泛黄的旧纸——那是她幼时与亲友的合照,边角已被摩挲得发毛,图画上的人笑靥鲜活,可如今只剩她一人守着回忆。
窗外忽然传来轻浅的脚步声,宋卿漓撑着油纸伞站在檐下,发间别着朵粉色的海棠花,见了蓝桉,立刻笑着挥手:“师姐,我带了江南新采的雨前龙井,快帮我尝尝好不好喝?”
她掀帘进来时,衣角沾了些雨珠,却没像往常那样立刻凑过来,反而敏锐地察觉到屋内的低气压。宋卿漓将茶包放在案上,目光扫过那张旧照片,琥珀色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了然,却没直接问,只蹲在蓝桉面前,仰头看着她:“师姐,我今天学了个新的江南小玩意儿,叫‘纸鸢灯’,晚上点亮了能飘起来,我们今晚去后山放灯好不好?”
蓝桉的指尖还停留在照片上,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沙哑:“我……有些累,想歇会儿。”她每次翻出这张照片,都会陷入旧事的漩涡——那年她才八岁,亲友为护她逃离纷争,最终没能回来。从那以后,她便用“雅正”裹住自己,不敢再触碰半分脆弱。
宋卿漓没再劝,只默默起身,将案上的旧照片轻轻折好,放进蓝桉的锦盒里。她转身去外屋,没多久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放在蓝桉面前:“这是我让伙房煮的银耳莲子羹,加了点冰糖,师姐喝点暖暖身子。”
蓝桉看着碗里软糯的银耳,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宋卿漓总是这样,从不多问,却总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递上一份恰到好处的温柔。她拿起勺子,小口喝着羹汤,甜味在舌尖散开,稍稍压下了心底的苦涩。
等她喝完汤,宋卿漓才轻声说:“师姐,我昨天去藏书阁,看到一本关于江南的游记,里面说江南的秦淮河畔,每到清明都会放河灯,人们会把想说的话写在灯上,让河灯带着心愿飘向远方。”她顿了顿,转头看着蓝桉,“师姐要是有想说话的人,我们今晚也放灯好不好?把想说的话告诉灯,说不定对方能听到呢。”
蓝桉的指尖微微一颤。这么多年,她从未敢对旁人提起旧事,更不敢奢望有人能懂她的遗憾。可看着宋卿漓认真的眼神,她忽然想试一试——想把那些没说出口的思念,借着灯传递出去。
“好。”她轻声应道。
傍晚时分,雨渐渐停了。宋卿漓拿着做好的纸鸢灯来找她,灯是用竹篾和油纸做的,上面画着几片桉叶,还沾着淡淡的墨香。“这是我下午做的,师姐看看喜欢吗?”宋卿漓递过一支毛笔,“师姐把想说的话写在灯上吧。”
蓝桉接过毛笔,指尖悬在灯面上,久久没有落下。那些积压了多年的思念,此刻竟不知该从何说起。宋卿漓没催她,只站在一旁,安静地陪着她。
过了许久,蓝桉才缓缓落笔,写下一行字:“愿君安好,岁岁无忧。”她没写名字,却知道,这是她想对亲友说的话——她不再执着于过去的遗憾,只希望对方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安稳。
宋卿漓看着灯上的字,眼底泛起一丝温柔。她拿起另一盏灯,写下“愿与师姐岁岁相伴”,写完还特意举到蓝桉面前:“师姐你看,这是我的心愿!”
蓝桉看着灯上的字,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她知道,宋卿漓的心愿,也是她的心愿——她想和眼前这人,一起走过岁岁年年。
两人提着灯,往后山的湖边走去。夜晚的后山格外安静,只有虫鸣和风声。宋卿漓点亮灯里的蜡烛,纸鸢灯缓缓升起,带着两人的心愿,飘向夜空。蓝桉看着渐渐升高的灯,心里的郁结渐渐散开——原来,放下遗憾不是遗忘,而是带着思念,好好往前走。
“师姐,你看!”宋卿漓指着天上的灯,笑得眉眼弯弯,“我们的灯飞得好高呀!一定能把心愿传递出去的!”
蓝桉点点头,转头看着身边的少女。月光洒在宋卿漓身上,将她的侧脸镀上一层银辉,发间的海棠花虽已有些蔫了,却依旧鲜活。她忽然伸手,轻轻握住了宋卿漓的手——掌心温热,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宋卿漓的身体微微一僵,随即反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蹭过她的掌心,带着几分刻意的温柔。“师姐,”她轻声说,“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会陪着你。不会再让你一个人难过了。”
蓝桉看着她认真的眼神,心里泛起一阵暖流。这么多年,她终于不再是孤身一人——她有了想要守护的人,也有了坚定守护她的人。夜风拂过,带着桉叶的冷香与海棠花的甜香,悄然缠绕在一起,像是在诉说着这份跨越时光的羁绊。
两人手牵手站在湖边,看着天上的纸鸢灯渐渐远去,直到变成夜空中的一点微光。蓝桉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需要用“雅正”伪装自己——因为有宋卿漓在,她可以安心地卸下防备,露出最真实的自己。而这份心意,会像静桉居的桉树一样,岁岁常青,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