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沧海离开了王家村,好像也把来自外面的消息给带走了。
虽然过去他也不能出村子,但就好像同外面连着一根纽带,王家村的人在一起闲谈的时候,总能不时的说一下日本人怎么样了,而现在,就没有了。
当然这也许是因为崔小乐父子死后,崔老二家没有交粮食,日本人又来一次的关系。
崔小乐家算是个外来户,兄弟三个就比较抱团。
崔小乐的爹排老三,他就这么死了,他两个兄长都非常悲痛,第二个月王管家把要征发的粮食派下来,崔老二就没有交。
王管家好一顿劝说,崔老二就是不交,然后日本人就来了。
这一次,连崔老大都受了牵连。
崔老大是交了粮食的,但日本人打听到他是崔老二的亲兄弟,就专门叫了他去问话:“你怨不怨?”
崔老大连忙摇头。
日本人又问他说,你兄弟都怨,你怎么不怨?
崔老大吓都吓死了,还能说出什么话,只能一直表示自己不怨,不敢怨的。
他是真不敢,小兄弟连带着侄子就这么死了,哪能不怨?就是不敢,崔老二不交粮的时候他还劝说过,说胳膊扭不过大腿,该交还是要交的。
崔老二说这粮交的憋屈。
崔老大就说憋屈也要交。
崔老二就说自己没粮,反正是不交的。
崔老大很是发愁,要是早先,他这边紧紧那边凑凑,就帮这个兄弟交了,但这一次他自己的粮都勉强,再凑不出第二份,就去求了王管家,王管家也没法,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也不是他收的,也不是吃到他肚子里的,他收不齐,也要受挂落,本来就有着干系。
崔老大求他帮忙,王管家帮不起,话也说的明白,最多就是帮崔老二在日本人那里讲讲情,说真没粮,不是故意不交的,别的是帮不了的——别说他也没粮,就是有,也不敢帮崔老二,否则王家村这么多人,他帮得了谁?
要说怨,崔老大是早先怨的,在崔老三和崔小乐死的时候怨。
就一个儿歌,还不是崔小乐唱的,要打,也不该打他们家小乐,但他们小乐就这么倒霉。
这日本人也太不讲道理了!
但当日本人杀了崔老二全家,他就没有怨了。
真不敢。
他们兄弟三个的院子是连在一起的,日本人来时候的动静他们听的清清楚楚的。
并没有多长时间,先是他兄弟的惊恐声,然后是他弟妹的喊叫,再之后是三个孩子的哭声,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他当时身体抖的就像筛糠似的,捂着自己婆娘的嘴,就怕她发出一点声音。
“你不敢怨?”
“是是,不不……我不怨,我什么都不怨……”
他终于说出了自己想说的,日本人却一抽军刀,说他说谎:“你两个兄弟都被杀了,你怎么会不怨?你说你不敢,其实还是怨的!”
说完一刀劈下。
日本人杀崔老二是突然的,审崔老大却是把全村的人都叫了过去,连本来在床上吃福、寿膏的两个大老爷二老爷也被叫了过去。
王家村的人都看到了日本人的刀有多利。
王向前被他爹紧紧的捂着嘴,当天晚上他就坐起了噩梦。
他梦到他成了一个小猪仔,被按到了案板上,那杀猪的人一刀下来,他就没了声息,他还想,他还小,还小,还没长大,长大再杀他啊!现在杀,他也没有多少肉啊。
他大叫着从床上坐起来,他爹问他怎么了,他却浑身打颤:“不要杀我。”
他爹一怔:“你这孩子,说什么呢。”
他嚎啕大哭。
他爹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奶却知道:“这是白天被吓着了,好了好了,没事了没事了,咱们向前是个有福气的,不怕不怕。”
他奶搂着他,他还是抖。
王向前抖了三天,直到王二老爷去世。
二老爷前两年还能同三少爷在村里跑两圈,虽然那跑的如同爬,到底还能动动,这两年却是越发不堪,别说王家的大门,连吃福、寿膏的塌都很少下来,也是这次日本人来,才由王家的下人搀扶着,出了院门。
二老爷绝对是王家村的体面人,在什么场合都该有个位的,但这次日本人来是立威,大老爷都没位,他更不用说,就这么站了半天,又见了日本人杀人,回去后就有些不行了。过去二老爷不行,吃两口膏就好了,这次却是连膏都有些吃不下去。
大老爷见这个样子就问他还有什么挂念的没,二老爷只是流泪。
“你哭啥啊,都有这一天的。”大老爷倒是想得开,“说吧,有啥我都给你办了。”
“我怕。”二老爷终于说了,“我怕下去见咱爹见咱爷。”
大老爷也怔住了,过了片刻才说:“不用怕,这家要说败,也是我败的,我是老大。”
二老爷不怕了,但还是哭。
“你还怕啥?”
二老爷摇摇头,过了一会儿说:“哥,咱这日子咋过成这样的?”
“……都是这,其他地儿也是这。”
……
二老爷说这些的时候,王管家就在旁边,所以这话就流传了出来,后面还有没有,王管家没
说,大家也都不知道,不过这番话却引来一片议论,大概就是王老爷家怎么成现在这样的?
大家的普遍反应就是吃福、寿膏吃的,这吃福、寿膏不仅是花销大——最初的福、寿膏是白给的,老人们都还有印象,洋人坐着车往地上洒,说是好东西,免费给大家品尝。免费的嘛,就有不少人好奇去吃,这一吃就当不了家了,再买就要花钱,然后约买越贵。
不过就算是花销大,王老爷家也是撑得住的,王老爷家这产业可是几代人的积累,那只是地都没边没沿的,更不要说还有铺子、车队。
所以更关键的是,这吃了福、寿膏,人就不想干别的了,每天想的就是怎么吃膏,越吃越想吃,到最后床都下不来了。
“要是为女人下不了床,还能多生几个崽,这是蛋都下不来了。”
这话说的男人们一阵哄笑,然后又说到了三少爷身上。
三少爷过去是真能干,这个不用老人们去记,像王有根这么大的都知道,再年轻一些的都知道。
虽然三少爷上学不行——王老爷家的孩子好像上学都不行,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上学不行是常态,行倒是少有的。
大少爷二少爷上学也是不行的。
不过这两位上学不行,别的也没有显出多么性,三少爷不一样,三少爷做生意行,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进了车队,虽然说是有别的管事的带着吧,但他一个半大小孩也是跟着走南闯北,在兵荒马乱里闯出了一片天下。
“要是没吃福、寿膏,三少爷绝对是个人物!”
这一点大家一致同意。
有一个人不吃福、寿膏,王老爷家的产业都不至于拜成这样。
“这鬼子们就没好的!”
这是大家得出的结论,不过这话传到镇子上李先生那里就又不一样了,再上课的时候李先生就没讲什么弟子规圣人训,而是把这事写到了黑板上,让大家讨论。
王小马就说出了村子里的结论。
王小马已经算是半个劳动力了,要说是不该进学堂的,王富贵一开始也没想让他上学,是王向前上了学。
四少爷走了之后,王向前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因为也找不到别人说,最后他就想到了李先生——四少爷总从李先生这里借书,李先生说不定就知道什么。
李先生听他来问李沧海,就问他是不是有人让他来问的。
王向前摇头。
“就是你自己想问的?”
王向前点头。
李先生看着他,就问他要不要来上学。
王向前摇头:“我家吃柳树叶呢。”
“不收你钱。”
“我爹不打日本人呢。”他还记得李先生当时说的话。
“现在都不打日本人了。”李先生笑笑。
王向前眨巴了下眼,他还记得这事村子里讨论过,大概就是早先李先生说的那么来精神,日本人一来还是怂了。
有些人觉得李先生该怂,军队都打不过日本人,李先生一个小老头,不怂还能怎么的?
也有人觉得李先生没骨气,他这一怂,多没面子。
但此时李先生这么笑着同他说话,他又觉得李先生不怂。
“那、那……”他也不知道要怎么说了,李先生道,“你回去同你父母说吧,看他们怎么想。”
王向前回去就把这事说了,李赛凤是不同意,王向前都能薅柳心了,在家里也能帮她种菜喂鸡,去上学了就有些亏。于金凤却是同意的,她觉得能上学就好了。
王有根问王向前自己的意思,王向前也不知道上学具体要干什么,但想到王沧海早先也上学,就觉得要上上。
王向前就这么去李先生那儿了。
李赛凤早先虽然不同意王向前上学,他真去上了,又开始宣扬了起来,什么她孙儿要上学了,以后就是文化人了。
闫翠花听了这话,就非让王小马也去上学,王富贵本来不愿意,闫翠花就道:“那你想以后被王有根比下来吗?”
老毛病了,就是更之前有很多想说的,粘贴上来,又不知道要说啥了,大概就是这个文写的艰难,我码字以来用了最多心力,写的最艰难的一篇,没有之一。往往就是写了几万字,咔咔全删了,然后把那几万字浓缩到几千乃至几百字里= =所以虽然还有几章存稿,却是不敢日更的,我连推荐都没去申请,囧……感谢大家支持,鞠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十一章 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