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烤馒头

向晴好把烤好的肉串给食客端上来。

这时,来了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身边还拽着一个看上去60多岁的老人。

看样子就知道是父子两人。

儿子叫赵平志,父亲叫赵广先。

赵平志还好,服装整洁、朴素,发型整齐。

但赵广先就不同了,穿着邋遢,衣服和裤子应该有半个月没洗,不管是上衣还是裤子,都有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污渍。

头发也比正常的老人长一点,结合衣服,也知道是该剪的时候不剪。

他的手被儿子紧紧的牵着,脸上看不到任何要吃烧烤时,该露出来的喜悦和放松的表情。

反倒是脸拉的老长,面部表情紧绷,嘴唇也因为一脸的不愿意紧紧的闭成一条线。

面对一桌一桌美味的烧烤,他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负气的把头扭到一边去。

是被强行带过来的。

向晴好热情招待。

“来了,两位是不是?”

“是。”赵平志和煦的笑一下,对向晴好说。

“那请这边坐。”

向晴好给这对父子找一个空位,主动介绍。

“我们这里有烤猪、牛、羊三种肉串,20金币一串,100金币给6串。150金币10串,你们想吃什么。”

赵平志听了之后,没想也没问自己的父亲,很随意的直接说:“10串羊肉串。”

10串羊肉串!

这个数量,能够吗。

向晴好看看这对父子,。

作为老板,向晴好当然希望自己买的肉串越多越好,但是对购买量少的人,她也从来不会有负面情绪。

一串也是卖,能买一串肉串的顾客也是顾客。

这个道理,她经商多年怎么会不知道。

但是问题是,即使她每一串肉串的量都不小,那也只是10串肉串,不是10斤肉。

别说两个人,就是一个人也未必够呀。

向晴好所有的想法都在心里,脸上没表情出来一丝一毫的差异。

“好的,10串羊肉串马上到。”

说完之后,向晴好就去铁桶前烤羊肉串。

羊肉架在烧烤炉上,立刻散发出羊肉的鲜味。

这是两个新来的客人,所以向晴好烤的格外用心。

这次吃好了,下次再来。

这时候,那个赵平志又走过来,站在烤炉边,好像想说什么话,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马上就好了,我这烤肉快,几分钟就上桌。”向晴好说的时候,更加快动作,证明那个男人等不了几分钟。

“没关系,我不是着急,是......”赵平志慢慢顿顿的说到一半没好意思继续往下说。

“怎么了,有什么你可以直接说。”

赵平志看向晴好也是爽朗的性格,所以直接把话说出来:“能帮我把这两个馒头,烤了吗?”

说完之后,赵平志才从衣服兜里拿出两个玉米面和白面混合的馒头。

向晴好之前就感觉这对父子的气氛很奇怪,只是没表现出来。

现在看着一对玉米面和白面混合的馒头,脸上的诧异憋不住。

这个时代还有自己带食材来烤的吗,而且还是在游戏里。

烤馒头,在向晴好之前的世界,很普通。

但是,在这个年代,基本都吃肉,哪有人要吃烤馒头的,还是混和着玉米面的。

没有鄙夷,只是太惊讶了。

赵平志看出向晴好的惊讶,也看出她对他的行为,没有不满,才好意思继续说。

“烤玉米面的馒头是给我父亲吃的,小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全家就我爸一个人挣钱。”

“我妈为了让家里的白面吃的时间长一些,就把玉米面和白面放在一起做馒头。为了让我爸吃的香,就把馒头放在火上烤。”

“他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严重缺锌,又有糖尿病,味觉开始出现问题。”

“我求人给他联系一个省城出名的医生,但是他拒绝接受治理,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治疗也没有用,时间越长只会越拖累家里,不如把钱留下来给我们。”

“我们劝不动,所以想趁着他的味觉还没有完全失灵的时候,让他吃一口我妈以前烤的那种玉米面和白面混合的馒头片。我又不会烤,所以来你这了。”

哦,原来是这么样。

而且这个只提他爸,不提他妈,如果他妈还在,他应该也不会来她的烧烤摊,想必他门家就剩下这一个老人了。

难怪两个人就要了10串羊肉串,其实根本不是来吃肉串的。

“没问题。”

向晴好痛快的接过馒头,赵平志看向晴好这么痛快,心里一下子放松下来。

“麻烦你口味做的重一点,酱油、辣椒多放一些,不然我爸吃不出来味道。”

这回向晴好没回应的那么快,只是那个赵平志没注意,说完就回到自己的摊位上。

向晴好把馒头切好片之后,没把馒头穿到签子上。

而是把四根签子,放到烧烤架上,再把一片片的馒头放在四根签子上。

拿起大扇子,轻轻的扇着火。

一会儿,面向火源的那一面开始出现微微的棕黄色,馒头的四个边也有些焦状。

因为没放任何调味料,所以整个馒头看起来又干瘪、又硬,甚至有些地方还有些微微的裂痕。

向晴好看这一面的馒头烤好了,就把馒头又翻个面。

玉米面和白面混合的面香,轻轻的飘出来。

和肉串的厚重的香味不同,烤馒头的香气是淡淡的,如果不是离的很近的人,基本闻不到这样的香气。

这是一种简单、质朴、甚至是有一点点单调的香气。

两个馒头全都靠好之后,向晴好把它端到这对父子的饭桌前。

“烤馒头做好了,你们慢慢吃。”

赵平志看到这黄硬硬的馒头,笑不出来。

刚才不是告诉向晴好,让她多放料的吗,怎么什么都不放。

因为不是在她这里买的馒头,所以连调料都不舍得放,要是因为这个原因早说呀,给金币不就行了。

赵平志脸拉的老长。

但是赵广先却被这淡淡的香味吸引。

这馒头是在烧烤架上烤的,上面还有四根签子架在馒头上的痕迹。

火候烤的不大不小,烤重的黄色和烤焦的棕色相得益彰。

整个馒头有着大大小小的裂痕,因为有玉米面的参与,干硬的像一年没经历雨水浇灌的旱土地。

赵广先粗粝的手指也能感觉到馒头斑斑驳驳的裂痕。

香气飘进老人的鼻翼里,老人的态度开始转变。

原来一脸不情愿的样子,现在开始仔仔细细的看着眼前的这块馒头。

赵平志刚要喊向晴好给这馒头加点调味。

赵广先就已经把馒头轻轻的掰开,馒头簌簌掉渣,拿一小块放到口里。

粗粝的焦皮颗粒,沙沙地磨着舌面,划着口腔里的上牙膛。

没有酱汁的湿润,不管是嚼还是吞,都需要喉咙用上一定的力气才能咽的下去。

但就是这个艰难的过程,才能让烤馒头的面香和烤焦部分的苦香在食道里多停留一段时间,让吃的人享受这种粗糙的美味。

烤的好!

烤的很好!

烤的比小翠烤的好。

虽然赵广宽嘴里吃不出来味道,但是他嗅觉没问题,而且烤馒头的嚼劲,他也能感觉出来。

小翠烤着馒头的时候,火候掌握的不好。

农村的大锅灶,没法像向晴好的烧烤架这样烤馒头。

每次小翠给他烤馒头的时候,都是等到大锅灶的火快熄灭。

火没那么猛烈的时候,用荷叶把馒头包上,扔进灶台里烤。

其实很多的时候,烤出来的馒头,因为火的问题,不是馒头没烤透,就是因为火大了,整个馒头和荷叶烧焦一半。

没烤透的馒头真噎人,烤焦一半的馒头更难吃。

可是小翠不知道馒头是这样的口感。

她为了能让自己和孩子多吃一口有白面的玉米面馒头,自己从来不舍得吃。

自己吃的都是纯玉米面的馒头。

赵广先又掰下一块馒头,放进嘴里慢慢的吃。

这个烤玉米面的馒头好吃,再慢慢的、仔细的嚼一嚼,还能多少吃出麦芽糖的甜味。

记忆里的那些往事,也被这麦芽糖的甜味,搅拌出淡淡的甘香。

赵广先打小家里穷。

有句话说,穷的叮当响,耗子抹泪走,灶台长青草,铁锅生锈垢。

说的就是赵广先家这样的。

一家兄弟姐妹好6个,吃不上、穿不上,衣服补丁摞着补丁,裤子线头压着线头。

全家学历最好的就赵广先自己,还就是个初中文化毕业。

毕业之后,就天天帮家里种田,后来爸妈为了让他有个吃饭的营生,到23岁才托人找师傅让他学木匠活。

三年后,26岁的赵广先,个子高,长的精神,论长相在全村是最好的,但就是说不上媳妇。

别说有好的姑娘不愿意嫁给她。

就是邻村多年嫁不出去的姑娘,看他家这样的条件,也低着头赶紧躲。

赵广先家虽然穷,但是人却是个铁铮铮汉子。

做事情有责任心,也有担当。

找不到媳妇,他不发愁。

但是因为穷,受苦犯难他发愁。

尤其是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更让赵广先心里憋着一口气,攒着劲的没日没夜跟师傅学木匠活。

就是为了活出个人样来,以后把日子过好。

所以,他在师傅那里学的是快的,做的活也是最好的。

老天钟爱努力的人。

王小翠就是老天送给赵广先的礼物。

有句话说,穷的叮当响,耗子抹泪走,灶台长青草,铁锅生锈垢。——源自网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烤馒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我去游戏里卖烧烤,当富婆[八零]
连载中涟一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