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冯招娣听了沈梦砚的话,也有些意动:“卖油条真的能挣钱?”
“真的真的!”
沈梦砚努力给冯招娣信心。
“而且她们的手艺都没妈妈好,妈妈最厉害!”
这辈子也没谁这么夸过她。
冯招娣当时就有些飘了。
升腾起从未有过的自信。
“那妈妈,也可以试试??”
“当然!”
沈梦砚再度给予肯定。
并推动着尽快付诸行动。
“走走走,我们去找爷爷,说一说炸油条挣钱的事。”
是的,她只说炸油条挣钱,简洁易懂。
至于具体的操作,相信爷爷会科普。
果然,听了沈梦砚的转述,沈文远先是吃惊,继而认真询问冯招娣:“你是准备去支路边摊?还是准备去租个店面开店?”
冯招娣一愣。
什么支路边摊?什么租店面?
这都什么跟什么?
她从没考虑过这些呀。
半天,她结巴着询问:“支路边摊和租店面有什么区别?”
一听这话,沈文远就知道对方没什么具体规划。
以前他当老师时,如果有学生这样,他会直接批评对方不脚踏实地,没有具体思路就好高骛远。
但对方是自己儿媳,又是乖乖小孙女兴冲冲过来推荐,就不一样了。
他叹了口气,认真解释:“支路边摊就是买个炸油条的流动推车,你推着看路上哪里人多,就停在哪炸油条卖;租店面呢,就是咱直接租一个小店面下来,你在店里炸油条卖。”
“买车租店面啊?”
冯招娣迟疑。
甚至有些恐慌。
“那、那得多少钱?”
显然,这不是她预想到的情况。
好吧,她也没预料过什么情况。
完全就是脑袋空空被闺女怂恿过来的。
沈文远看了她一眼,再看了看乖乖小孙女,再度叹了口气回答:“具体多少钱得去问了才知道。”
“那、哪种便宜点?”
冯招娣本能心虚。
她就没做过关于钱的重要决定。
“当然是路边摊的推车便宜。”
沈文远倒没什么隐瞒。
冯招娣便迟疑着征求意见:“那要不,就买个推车?”
沈文远再度无语。
是你要做生意。
你的职业规划,问我干什么?
我哪知道应该用什么?
但沈梦砚却出声反对:“妈妈租房,妈妈租房,妈妈当城里人。”
如果说前面两句话是女儿对母亲的撒娇,那最后一句话就是绝杀。
当城里人呢……
这可是冯招娣想都不敢想的美好。
她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望望女儿,再望望公公,显然震惊于还有这好事。
呃。
沈文远看她那模样,也本能感觉事情会拉胯。
但不知为何,看到神童小孙女如此信誓旦旦,还是忍不住跟着有了些信心。
毕竟,孙女是让糟心儿子努力奋进,一路转公发表文章的存在。
既然孙女提议儿媳去县城卖油条,还说要租店面,那自然有她的道理。
所以,沈文远认真向儿媳建议:“要不就听小砚的,去租个店面?”
“那、那得多少钱?”
租店面自然是好。女儿都说了,那样自己就是城里人了。
只是,钱啊钱啊钱啊。
冯招娣第一次深切理解到钱的重要。
也是第一次在婆家有了些心虚。
毕竟她没有实打实的钱。
以前就算是做农活再能干,也实打实挣不来什么钱。
唯有婆家,才真正能挣来工资呢。
只是,那些工资大头都不在她手里。
——虽然她一直想掌握公公的工资,甚至明里暗里表示别人家儿媳嫁过去就当家,自己也该当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
但这显然是异想天开。从来没哪个公公把工资给儿媳“当家”的。
沈文远没冯招娣那么傻,自然不会对方随口PUA一下就交出自己和老婆女儿赖以生存的工资。所以,这些年虽然对儿子儿媳帮助无数,却始终不肯每月上交工资。
沈慕舟的工资倒是愿意交给老婆的。
一直以来,家里家外需要花钱的地方也都是沈文远负责,沈慕舟的钱基本没怎么动,全放冯招娣那存着了。
只是,沈慕舟的钱并不多。哪怕现在发表文章陆陆续续多了些稿费,只怕也跟县城租房有差距。
更何况……冯招娣手里的钱基本也没存下来,都是贴给娘家的。
作为从小缺爱的“招娣”,难得出嫁后手里有余钱,当然要一个劲的用来讨好娘家。
毕竟,每次她大包小包礼物往回提、或者把丈夫的工资全数交给母亲,都会迎来母亲的难得夸奖,和一旁父亲的赞许微笑。
那是她从未获得过的亲情。
这让她沉醉乃至迷失。
即便是沈梦砚穿过来一番茶艺,她也没完全斩断娘家的吸血联系。虽然不如以前那般主动回去贴补,却每每被找上门来诉苦,也会忍不住给出一些钱财。
毕竟,在她看来,自己本就远不如以前孝顺了,很多活都没为父母和弟弟们干。如果再连点力所能及的钱财都不帮忙,那就真是白眼狼了。
而且,每次给父母钱,娘家的热情也确实让她很高兴。
这般下来,她自然攒不下什么钱。
女儿的稿费,她倒是也想收缴上来给“存着”。
但沈梦砚显然不上当。
从拿到第一笔稿费,就表示要自己留下来当纪念,以此激励将来挣更多的稿酬。
冯招娣原本是不想同意的。毕竟在她的三观里,孩子是绝对属于母亲的,孩子的一切自然也属于母亲。尤其是女儿,更该孝顺母亲,一切为母亲服务。
但是,听女儿说激励自己以后挣更多稿费,似乎又很让人心动啊。
再加上沈文远坚决维护孙女保留自己的稿酬所得。
沈慕舟也从旁支持。
沈梦砚的稿酬这才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冯招娣此刻能拿出来的钱财,其实并不算多。
别说租一间小商铺,就算买个炸油条推车都远远不够。
沈文远自然是心里门清。
他秉持家和万事兴,又心无旁骛只想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但他并不傻。
能一路从农村小学校长,提升至县城教委主任,自然也遇过形形色色的人,管理过形形色色的人。
对于儿媳的那些小心思和小动作,他早已洞若观火。
只是一直懒得戳穿而已。
毕竟,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能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尽力能帮则帮。
但孩子们未来的路如何,还是要靠他们自己。
终究,儿子儿媳是一体,他们将来该如何过日子,还是得夫妻慢慢磨合。
儿媳拿儿子工资贴娘家这事,轮不到他一个做公公的管。
其实,他甚至一直认为这并不算原则性大事。
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儿媳想孝顺自己爸妈,也算人之常情。哪怕冯招娣做得有些过分,也符合某些人性。
反倒是儿子一直懒怠,才更让他担心。
他始终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
尤其是男人,更应该为了一个家庭,努力担承更多。
终究,他们将来的生活质量,还是取决于儿子的事业高度。
所以,他始终认为,心无旁骛搞好工作才是正途。
现在沈慕舟显然已经有了很大起色,事业不说是一飞冲天,也绝对是不断进步。
并且,肉眼可见还会继续进步。
而沈梦砚,更是沈门的一匹宝马神驹,这都还没发力呢。将来也必定是肉眼可见的前途无量。
这种情况下,很多事情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
甚至,既然儿媳在孙女的指点下想开店,他都可以全力支持。
横竖她是儿子的妻子、孙女的母亲,她的财富和层次,一样也影响着儿子和孙女的人生。
至不济,她将来拿她挣的所有钱贴娘家,也不影响儿子和孙女的那部分收入。
更何况,有了收入和社会地位后,她起码应该多少会给自己留点。也算减轻了儿子和孙女的负担。
——这份格局与高度,已与再世为人的沈梦砚齐平。
“招娣,你看看自己手里有多少钱,算拿出来。剩下的我来想办法。咱们先租一个月店面,然后开业试营。你手艺好又麻利,我相信你第一个月就能挣到下个月的租金。”
沈文远坦诚为冯招娣规划。
至于如果第一个月挣不到下月租金,沈文远没有说。
也不用说。
普通家庭条件,试错率本来就低。这是没办法的事,大家都只能认清这一点。
冯招娣迟疑着点了点头。
虽然这么多年本能讨厌婆家一切人,包括公公。但公公刚才的表扬,还是让她本能开心了一下。
是啊,她可是远近闻名的能干姑娘,出了名的手艺好人麻利。
所以,虽然面对未知事物很害怕,但终究还是犹豫着同意。
试试吧。或许真能干好呢?
接下来,就是钱的问题了。
问题很尴尬。
这么多年让沈慕舟所谓“存”在她那的钱,毛都没剩下。
除了最近两个月的稿费,啥都没有。
也就是说,之前的工资和稿费,全贴给娘家了!
“咳。”
沈文远不想继续尴尬,赶紧轻咳一声打破。
“那什么,剩下的我补齐,去给你租个店面,很快你就可以去县城卖油条了。”
沈梦砚内心欢呼:很好,很快就可以看不到蠢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