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猪脚面

写的故事囤得多了,陶向晚就和流景一起去镇上,把这些故事都给书坊,这是他们一早就约定好的。

来回镇上路途太远,得走好些山路,来回耗时,因此陶向晚和流景总是囤好了再去镇上,也好顺便买些东西。

自从上次知道流景不太喜欢一个人在家后,陶向晚就经常鼓励流景一起出门,甚至鼓励流景若是有自己想做的事情,随时出门去做,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他知道,流景是他的夫郎,而不是他的物品。

所以当流景要一起去镇上,陶向晚也不会因为太阳太热而劝流景了,而是会为流景准备降温的东西,再认真戴好草帽带着水,怕人中暑。

路上,有毒嘴的村人见流景一个哥儿坐在去镇上的牛车上,往往心里会羡慕得不得了,嘴里的话也不免是酸酸的。

芍药村的汉子,鲜少会带哥儿出门的。即便是一同出门,也不会为一个哥儿准备得这么充分。

“陶小子,和景哥儿出门啊?又是水壶又是草帽的,你可真疼一个哥儿!”

陶向晚冷冷回应:“流景是我的爱人,不是‘一个哥儿’,注意你的言辞。”

那人知道陶向晚的脾气,人狠话不多,便住了嘴,夹着尾巴地拎着自己的簸箕跑了。

刚走进书坊,掌柜的就应了出来。

“向晚,景哥儿,你们来了?”掌柜的忙喊小厮端些瓜果出来,“是近来的故事写好了?”

掌柜的是个异乡人,从前是个秀才,由于不喜欢官场,就悄悄跑到了桂花镇,用积蓄开了间小书坊维持生计。

陶向晚点点头,扶着流景坐下了。

掌柜的看见陶向晚的动作,摸摸胡子笑道:“你这小子真疼爱景哥儿。”

来往得多了,掌柜的也清楚陶向晚的为人,更是知道陶向晚是怎么对流景的,心中也升起一些敬意。

陶向晚的故事写得好,一摆在货架上就很受镇上的哥儿和女子欢迎。

故事无非就是汉子娶了哥儿之后的故事,细水流长,过着简单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没什么奇怪的打打闹闹,就是这么简单。

若是当故事来读,也确实有些简单了。但重要的是书里边的想法,毕竟偏袒着哥儿和女子的书是鲜少见的。

况且故事写得细腻,读上好几遍都不会厌倦。

掌柜的读的书多,但无非都是三纲五常以及在官场上为人处世该怎么办,读着就心烦得很。

看了看陶向晚这回的文稿,和从前一样满意,掌柜的便道:“那么下回写些什么故事呢?我可以提前预付银子。”

好故事不怕等,也不怕给多银子。

陶向晚笑着看着流景,应道:“得等一阵才知道。”

流景红了脸。

其实陶向晚写的故事,都是和流景的生活,只是换了些姓名。

生活在继续,那么故事就在继续。至于将来的故事会发生什么,他们还不知道。

*

回到村里,陶向晚就去了山后边的田里,流景则先回家给小田里的菜浇浇水。

田里有个人正在看苗,眼睛都快凑到苗上边去了,生怕不够看的。

“袁叔。”陶向晚喊了一声。

听到声音,袁安河这才将实现转移,笑眯眯地转过头来,“陶小子你快来,西瓜长苗了!”

山后边的这块田原先是荒田,得人开荒了才能用。前些日子陶向晚和流景商量着用攒下的银子买下这块荒田,开垦后拿来种水果和其他菜。

听了陶向晚的话,流景虽然知道对方有自己的主意,但还是有些吃惊。

“夫君,那块荒田没人要,听村人说种不出什么东西来,水果怎么种得出呢?”

陶向晚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可以做肥料,有了肥料,营养就不成问题。再加上这田处于山阴处,温差大,就种出来了。”

流景没听说过这些东西,“温差?肥料?那些是什么......”

闻言,陶向晚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但仍然耐心解释了一遍。

虽然流景还有些听不懂,但还是应了。只是仍然有一个问题:“那荒田大,若是真的种下水果了,我们二人照顾不来。”

“可以请村里的其他人一起合作。”

那么大一块田,两个人种不来这点陶向晚也考虑到了,所以他先去找了袁安河,问他愿不愿意一起。

南方温暖的天气比较长久,即便是冬天,有些水果也照样可以生长,而这些正是这个世界所缺的。

袁安河听说了陶向晚的打算,想也没想便同意了。

“这么好的事情我当然要同意啊,镇上卖水果的人本来就少,山里野生的水果又那么少,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

但也有些事情是袁安河有些担心的,“只是......咱们没种过水果,这能行吗?这么大一块田呢!”

“不用担心,我会。”种水果对于陶向晚来说不成问题。

在刚毕业还没进公司的那一段日子,陶向晚什么都做过,种水果当帮工都干过,因此也学到了一些。

陶向晚自学东西又快,所以这个不成问题。

就这么说定了,他们便找村长当个见证人,买下了那块荒田,两家人一起开垦。

没过多少时间,大多数水果的种子也就种下了。

他们应季而种,并不讲究只种哪几种水果。

袁安河还是第一次种,今早过来田地时看到田地长苗了,异常高兴,说的话也多了起来。

“我啊,年轻的时候呢,很穷,家里都没一间好屋子。当时就想着,得娶个好媳妇盖一间房子。”

“后来遇见了你袁婶,也盖了间屋子,好日子也算是过着了。再后来,有了溪哥儿,就想着得给两个人更好的日子,想看着溪哥儿有个好婆家。”

“现在溪哥儿长大了,圆小子也三岁了,我也对这样的日子很满足。从前老是想着再好点再好点,后来啊才知道,哪有什么再好点啊,全看自己满不满足。”

说到这儿,袁安河笑了笑,“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

陶向晚看着地里绿油油的苗,想到了流景的笑容。

“嗯。”

*

流景和了面,还买了一只猪脚,今晚就做猪脚面。

猪脚要提前炖好,这样才软糯好吃,所以流景从上午就开始炖了,一直都守在旁边看着火候。

等陶向晚回来,猪脚也炖好了,面也和好了,下面煮面捞猪脚,一家人,就这样伴着夕阳,开始吃香喷喷的猪脚面。

“多吃一些。”陶向晚将碗里的几块多肉的猪脚夹给流景。

看着碗里的肉,流景有些无奈,自己就是特意多盛了些猪脚给陶向晚,哪知又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碗里。

流景又将猪脚夹了回去,认真道:“就是特意盛给你吃的,下地辛苦,不多吃些怎么行?”

哪知,陶向晚直接将手里的这碗面换给了流景,将对方的面换到了自己手里,“好了,不许再换,你不辛苦啊?”

流景只好作罢。

洗过碗,流景坐在院子的台阶上乘凉,问道:“地里怎么样?”

陶向晚取了蒲扇,给人轻轻扇风。

“苗都长得很好,过不久就有大西瓜吃了。”

闻言,流景笑着鼓了股腮帮子,故意道:“我又不是小馋猫。”

陶向晚便刮了刮对方的鼻子,“好好好,你不是,我是。”

话音刚落,流景就想到了昨天夜里的事儿,瞬间红了脸,便撇过头去。

成亲已经大半年了,他还是有些羞怯,即便有时候是自己主动,但最终还是会被陶向晚掌握主导权。

谁知,这点小动作都被陶向晚看在了眼里,便凑过去亲了亲流景,“害羞了?”

流景轻轻推开了他,不吭声。

“好啦,不生气,嗯?”

知道对方服软,流景也松了劲儿,躺在陶向晚的怀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发愣。

他其实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白天绣绣足衣,有时候会和陶向晚一齐下地松土,也有的时候会和村里的其他哥儿一起上山采果子。

只要他想做什么,陶向晚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

即便是有时候他想学写字,陶向晚也会放下手里的活,耐心地教他。村里的哥儿没有几个是识字的,大多数都被汉子约束在家里,只做些家务带带孩子做做绣工。

只有到了农忙的时候,妇女们才会去下地帮忙干活。

要说去镇上玩或者看外面的世界,是截然没有的。

“夫君。”流景软软地唤了一声。

“嗯。”

听到回应,流景也没再说什么。他就是想唤一唤对方的名字。

而陶向晚也没纠结流景想说什么,应了一声过后,便用下巴蹭了蹭对方的头发,呼吸着对方身上的味道。

许久,陶向晚才道:“景宝,我很知足。”

“有你在我的身边,我的心里都是满的,就装不下其他东西了。”

流景听着,勾住陶向晚的脖子,起身亲了亲对方的唇角。

黑夜中,屋檐下,陶向晚看到,流景的眼睛就像是挂在夜空的星星,浅浅的很漂亮。

“我也是,向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猪脚面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陶锦鲤喂饱小夫郎了吗?
连载中糖花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