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 53 章

耆殿礼带来的人,说是帮忙镇压乱民,其实主要就是去保护九殿下,只要九殿下保住了,他就是天大的功劳,这位可是两代帝王都真心护着的。

所以,很快,他们就杀进了金陵城,找到了正配合知府派来的人维护卫若兰酒楼附近安全的,忠顺的长史官,然后兵合一处,他自己跟着进去拜见忠顺。

耆殿礼带来的人不多,只有区区百人,毕竟,他们是护送孔夫人出行的私人行动,而非公务,就这,还是耆殿礼开玩笑的说:得多带几个好手,那林家小子要是敢瞧不上我妹子,我就将人给撸了回来。

有了这么个混借口,这才带出来这些人,但这些可各个伸手不错,他们配合府衙衙役行动,算是保住了府衙等几个关键的地方。

幸亏之前就先跟当地的总督打过招呼,那边儿时刻注意着,林如海那更不用说,皇帝没离开江南地界之前,他是不敢真的放松的,现在知道这消息,他反倒是放心了。

他们两处,一得到消息,立刻马不停蹄的带着时刻准备的人朝着金陵赶去,林家姐弟也跟着去了,不过他们没有跟着进城,与孔夫人遇上之后,就在城郊的一个村庄暂时停歇。

这里虽然离金陵城很近,但算不上多富裕,并不会引来大批的暴民注意,加上林璟他们身边有长卿等人保护,林如海也就不担心了。

林如海跟扬州总督的人开始围剿那些趁乱搅浑水的,至于那些被喷怒冲昏头脑的学子,林如海一般都是选择将人抓了单独关起了,让人冷静下来。

他本身就是科举出仕的,太清楚科考的苦,也理解这些人的愤怒,所以,他不希望这些人因为别人干的错事直接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耆殿礼的人与忠顺的人、府衙的衙役也在城里这样做的,里外夹击,加上这是突发事件,那些组织的人也没有聚集更多的人力,终于在御船抵达的前一天晚上平息了这场暴乱。

大家顾不得休息,全都尽力打扫街面,但被打砸的店面呈现出的残垣断壁短时间却没办法遮掩,皇上跟太子早就接到了消息,对此都是沉着脸没说什么。

本该是一场盛大隆重的接驾仪式,显得很是沉重压抑,在场的人都大气儿不敢喘,跪在最前边儿说着迎驾词儿的金陵巡抚,声音发颤,都快哭出来了。

皇上扫视下面跪着的百官,面沉如水,但却压着怒火什么也没说,直接一甩袖子径直朝着龙辇走去,大太监戴荃赶紧跟上,直接摆驾皇宫别院。

太子跟着前行,走到林如海面前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点头,没有说别的,但林如海却彻底放松了下来。

这个事儿,毫无疑问,罪魁祸首就是贾政,这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等皇上怀念完贾代善之后,要砍了贾政的时候,传来消息,贾家老宅被乱民攻破,贾母受惊吓去了。

皇上这个气啊,但这个情况还真不能直接砍了这货,皇上那是气的浑身发抖,最后直接彻底撸了贾政的官职,让他终身留在此地守灵,在贾家列祖列宗跟前忏悔。

金陵官员,从上到下都受了挂落,好一些的,比如金陵巡抚只是被训斥,罚俸三年,严重的,比如原本想要按照护官符偏袒薛家的县令,直接就推出去砍了。

官员降级的降级,发配偏远地区的发配走了,那护官符上的人家,也都没有落到个好,就连完全不知道自家大名上了护官符的贾赦、贾敬,都直接给夺了爵位。

好在,贾家现在,有贾敬、贾琏等人的官职在,加上他们早就是太子一党的人,这爵位倒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只是可怜了史家史鼎兄弟,那是真受了无妄之灾,史家两个兄弟真是被逼着签字画押的,史家除了人口众多以外,什么也没有。

人家签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只是单单说史家人口众多,可没有别人猜的即使阿房宫有三百里之大,也无法容纳下金陵史家的一个人,以此来表现史家的庞大和富裕。

他们家富裕个屁啊,富裕的话用得着家里的当家夫人也得做绣活贴补家用?而且,这么多年,就算有护官符在,谁听过人家史家做什么了?

整个书里,除了提到史湘云的时候有史家的镜头,再也就是贾母过寿,人家夫人不得不来,剩下的你看人家史家往里凑吗?

这次事件,最后,只有史鼎的爵位还是被夺了,也是当时史鼎多了个心眼儿,签字画押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不叫弟弟史鼐跟着参合,一句我全权代表,将史鼐给摘了出去。

不过,因为正赶上茜香国交界处动乱,史鼐直接申请出战,皇帝允,也因此,除了夺了史鼎的爵位以外,没有其他的处罚,甚至还保留了他将军的职位。

林如海、扬州总督、耆殿礼平乱有功,林如海加封殿阁大学士,从一品,因盐课事关重大离不开人主持,故夺情,由其长子代为守孝半年。

扬州总督加封协办大学士,从一品,其子协助叛乱有功,提为四品中郎将,负责统领龙禁尉。

耆殿礼赐进士及第,出任金陵知府一职,负责掌管金陵府的政令,总领金陵城属县,宣布国家政令、治理当地百姓、审决讼案属、考核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官居从四品。

其母耆孔氏教子有方,持家有道,晋为一品贤夫人,赐云锦十匹、金银各百两......现在孔夫人的品级比她丈夫耆介通还高两级,也不知道耆介通现在是个什么心情。

之所以这样厚赏耆殿礼,除了他赶来的时机好,是第一波救援的以外,最主要的是,他保护了九殿下忠顺亲王。

后面就是那些跟着平乱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封赏的,普通的士兵差不多都升到了百夫长之类的,反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吧。

到了最关键的这些闹事的学子了,那些或是浑水摸鱼,或是白莲教等余孽都好说,拉下去撬口供之后,该杀的杀,该关大牢的关大牢,可这些学子是真不太好处理。

不处理,皇家、朝廷威严何在?可处理,贾政这个罪魁祸首除了丢管之外屁事儿没有,那学子怎么处理?人家最开始的时候是受害者,去学政府也只是要个说法,结果被学政府的人接连砍倒同伴这才疯了的。

要是处理狠了,弄不好就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抵触,之后的科考也无法再得到信服,长此以往,朝廷也就完了。

皇上想了一下,自己马上就传位给太子了,那自己还是别跟着操心了,当即很是洒脱的对太子道:“这以后都是你的事儿,你处理吧,就当练练手。”

太子真的挺想问他父皇,你还能干点儿啥,这么多年,除了防备自己势大扶持三皇子等人跟自己打擂台之外,大大小小的政务差不多都是自己再处理好不?

被皇上的无耻给气笑了的太子,没办法只能去收拾烂摊子,这也没啥难办的,先是重新组织金陵省科考,林如海暂时兼任学政,现场出考题。

其次,榜上有名者,统一监考,集中在前两趟考棚中加派人手巡查,科考之后,统一管理,成绩出入大者,斩!

参与暴乱的学子们,虽事出有因,但礼法难容,科考之后,榜上有名者,发配边陲小镇做县令,五年连续评优者,方可继续科考或升迁,落榜者,杖三十,十年内不可科举。

同时,全国通缉白莲教等邪教组织,举报核实身份后,普通教众,一人赏银十两,每高一级,赏银增加十两,发现聚点,赏银五百两。

另外,鉴于白莲教等蛊惑人心邪教,最开始是以佛教**开始蛊惑人心,从入佛门后,可不事生产,门下土地不纳税开始招揽人心。

从此以后,和尚人头税与百姓相同,寺院名下土地不得超过两亩用于自用,这两亩土地不需交税,其余交由当地县衙统一分配售卖。

凡是办理度牒之人,轻易不可还俗,若想还俗,需服三年苦役,若是私自违背清规戒律者,杖责五十,充军或服苦役五年后,可还俗。

若发现有寺庙与商贩勾结纳银者,收缴寺庙所有财务。寺庙中僧侣度牒,发配充军或苦役,避税纳银者,双倍罚没家产,三代内不可科考,不可入仕。

另外,之后每间寺院会派驻监察人员以及户部人员,寺庙香油钱中,三成仍然用于供奉三宝,不需纳税,余下的,按照商税收取。

(本朝没有过度的重农抑商,虽也是士农工商,商籍排在最后,但商人子弟是可以参加科举或者捐官改变出身的。)

前边儿几条倒是好说,最后这个可就引起很多人不满了,要知道,僧人不交税,寺院名下的土地也不交税,寺院的收入同样不交商税。

因此,很多商人以及官员会把自己大笔的银钱暂时捐给寺庙,避开税收之后,再把银钱取回,留下的好处要比正常税收少很多。

寺庙附近的村落会将村子里的土地挂在寺院名下,每年收成的时候给寺庙三成或四成收成,这样就不用交粮税了。

甚至,有的整个村落里的男子都会挂在寺庙做俗家弟子,有兵役或苦役名额的时候,拿出早就办好的度牒就能直接把兵役跟苦役给逃过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3章 第 53 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快穿:拯救那些名著炮灰
连载中听雨问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