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鞍山的试验

1956年的鞍山钢铁厂,春寒料峭。瓷站在高炉前,手里攥着一份被汗水浸湿的文件——《关于试行工人自治管理的若干意见》。这是他根据南斯拉夫经验亲自起草的方案,今天将在第三车间率先试点。

"书记同志,莫斯科专家说这是修正主义..."年轻的厂办主任跟在他身后,声音越来越小。

瓷停下脚步,炉火映红了他坚毅的侧脸:"我们感谢苏联同志的建议,但中国工人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工厂。"他转向车间主任,"把选举方案贴出去,明天投票选管理委员会。"

走出车间,瓷摸了摸胸前那枚特殊的红星徽章——南斯拉夫送给他的那枚。三年过去了,金属表面已经被摩挲得发亮。他想起了贝尔格莱德那个机械厂,想起了南斯拉夫说"工人才是企业的主人"时闪亮的眼睛。

"您真的相信南斯拉夫那套行得通吗?"厂办主任忍不住问。

瓷望向正在扩建的厂区,起重机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划出优美的弧线:"不是照搬,是借鉴。就像炼钢,要找到适合我们矿石的配方。"

当晚,瓷在临时宿舍的煤油灯下给南斯拉夫写信——这是他们保持联系的隐秘方式,不通过外交部,而是以个人名义邮寄。

"亲爱的同志:

鞍山的试验今天开始了。我修改了你提供的方案,增加了党委指导的环节...也许你会笑我太谨慎。但你知道,我们的处境很特殊..."

笔尖在纸上停顿,瓷望向窗外。月光下的钢厂灯火通明,与贝尔格莱德那座现代风格的机械厂截然不同。但他相信,核心的精神是相通的——让劳动者真正成为主人。

信的最后,他罕见地流露出一丝私人情感:"有时候我希望你能在这里,你的经验比任何理论都宝贵。附上试验方案,期待你的建议。"

两个月后,一个意外的包裹送到了瓷的办公室。拆开层层油纸,里面是一套精密的车床零件图纸,还有一封简短的回信:

"同志:

图纸是我们的最新设计,也许对你有用。关于工人委员会,记住——信任比监督更重要。就像游击队,没有人监视,但每个人都清楚为何而战。

P.S. 夏天来杜布罗夫尼克吧,亚得里亚海的风会吹散你的烦恼。"

瓷的手指抚过信纸上淡淡的墨水痕迹,仿佛能看到南斯拉夫伏案写信时垂落的金发。他将图纸交给技术人员,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安排夏季的访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红星不落
连载中雾都卷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