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这位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都堪称绝世,他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疆拓工,在华夏历史上创造了不朽的篇章。】
【弹幕:是唐太宗李世民吧,二凤他可是大唐六边形战士,文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德才兼备的千古一帝。】
【弹幕:这一期的视频绝对说得是唐太宗李世民无疑了!】
【弹幕:啊啊啊,二凤我爱你!!】
【弹幕:祖龙奠定华夏统一的基础,猪猪打出了民族的尊严,二凤让衰老的华夏重回青春……接下来轮到二凤了!】
【弹幕:唐太宗李世民,文皇帝天可汗!(大声呐喊)】
【太原公子,褐裘而来,披风沐雨,攻无不克,血盈满袖,洒之复战。
世民此来,非是问鼎之轻重,
秦王此去,麋鹿自会唾手得。
二十定国,三十安邦,虚怀纳谏,爱民如子,
弘扬文教,连灭十国,热爱和平,称天可汗。
天策上将,贞观治世,千载可称。
接下来是属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他向人们展示了“没有被岁月蹉跎过的生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弹幕:我那骄阳般二凤啊,全大唐的白月光了!】
唐太宗时期。
“天策上将,千古一帝,贞观治世,千古可称!”朝臣们陷入了狂喜的浪潮,而李世民则来回走动,呢喃着这几向话,紧张到了极点!
“这是要介绍朕了吗,就像之前介绍秦始皇汉武帝他们一样。朕也是跟他们并称的千古一帝吗?!”
“那后世是如何看朕的,会提到朕在玄武门弑兄弑弟囚父吗?”
【弹幕:化用北宋司马光的评价,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弹幕:我诗圣杜甫来报道“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弹幕:欧阳修也来报道“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弹幕:还有苏辙表示,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弹幕: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被点到名字的人无言以对,话都让你们说完了,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这个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如何能被称为千古一帝呢?!”唐朝之前的人们则充满无尽的好奇和疑惑,竟能够让如此多的人推崇至极,如横空出世一般惊艳了所有人,吊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弹幕:二凤身为高贵的太原公子,却穿着底层百姓的衣服深入群众,了解民间疾苦,与百姓休戚与共。这样的少年英雄难怪会成为后来名垂青史的“千古帝范”。】
【弹幕:太宗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功业皆其所自致,而能俯首抑意,听拂逆之辞于畴昔所恶之臣。呜呼!此其所以致贞观之治,庶几于三代之王者乎!】
【弹幕:二凤他可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
【弹幕:二凤就是能干了,由于过于能干,他常常被人低估,但凡隋后面的唐,没有那么能干的皇帝,隋炀帝他就是民族的罪人了,哪还有现在的网庙十哲!】
【弹幕:隋末没有李世民,妥妥的又是一个五胡乱华时代,那时候的突厥势力可比松散的五胡实力强的多,还有统一的可汗。】
唐太宗时期。
听着天幕上后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李世民心情大好:"如此说来,朕这个皇帝做得倒还算不错啊!"
一旁的朝臣们点头称赞道:“陛下雄才大略,胸怀锦绣山河,自然当得起这千古一帝!”
五代十国时期。
郭荣振奋道:“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洪武大帝时期。
朱元璋不由得点头:“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永乐大帝时期。
朱棣想起自己的靖难之役,赶紧对朝廷上的臣子们说道:“若唐文皇帝,倡义靖难,定天下于一。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极,其思患也,不可谓不周,其虑后也,不可谓不远……昔唐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求其故,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
底下的人面面相觑,点头应是。
【……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雄才伟略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后世人主好学者莫如唐太宗,贞观之规模不可以不复。】
【至于后世之君,莫不列之讲读,形之论议,景仰而效法焉!】
【弹幕:武为天策上将,文开贞观之治,我们的小唐童已经做的很好啦。】
【……】
【现在我们一听到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名字,闪过脑海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玄武门事变”和他的“贞观之治”。】
【弹幕:这两个我都知道,李渊可能是唯一一个大一统开国皇帝盛年被儿子逼退位的太上皇了。(哈哈)】
【弹幕:李渊只能自认倒霉,他不停的给二儿子画大饼,最后又不兑现,那也不能怪人家自己取走了,别怪我不厚道的笑了。(哈哈哈)】
李世民心里一个咯噔,该来的总会来的,他惆怅的叹了一口气。
【弹幕:评价一个皇帝首先是文治武功方面,只有这两方面无可置喙的才会被人抓着个人私德方面不放,而二凤不但做皇帝非常成功,做人方面更不遑相让,除了玄武门几乎没有可以黑的点,所以就有人抓着这点不放。】
【弹幕:我还知道二凤登基前的封号有天策上将、上柱国秦王、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大行台、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太尉领司徒、益州道行台……(骄傲叉腰)】
【弹幕:少年从军,雁门关救主,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
【弹幕:一战擒双王的战神啊,为大唐的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秦王啊!几乎有一半的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
【……在李渊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秦王李世民是唐方负责攻打洛阳的统帅,公认为唐军最杰出的、百战百胜的将军。】
一幕幕李世民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率军冲阵的画面在天幕中闪过!
【大业十一年,他才16岁,献策救隋炀帝于雁门之围,崭露锋芒;
大业十二年,17岁随父起兵,一路披荆斩棘,双刃皆缺,血流入袖,大破魏刀儿起义军,平定晋地起义,暗中招兵买马,结交山东豪杰侠客,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大业十三年,19岁的李世民助父太原起兵,统帅右三军,一举打入长安;于浅水原大破十余万西秦军,逼降薛仁杲,平定陇西,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20岁,刘武周攻破晋阳,李元吉、裴寂逃回长安,面对龙兴之地太原沦陷、河东唐军节节败退直至不得不谨守关西的局面,主动请缨,率三万趋龙门关,平殄武周,克复汾晋,乘坚冰踏过黄河,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逼刘武周远走突厥,收复龙兴之地!
武德三年,21岁的李世民率军东出中原,讨伐王世充,一昼夜行军二百余里,二日不食三日不解甲,突破八道封锁线,围困王世充于孤城洛阳!
22岁,北邙山上单骑试敌阵,虎牢关下背水纵神兵,二雄授首,一战灭两国定中原!虎牢关之战,以少胜多,击溃窦建德十余万大军,逼降王世充,一统北方!
23岁,河北硝烟再起,齐鲁余寇未定,于是洺州设计水淹七军,重创刘黑闼,回师南下声震淮泗,打败山东徐元朗起义军,逼迫杜伏威入朝!
25岁,突厥进犯,独陈坚辞谏阻迁都,率领百余骑兵与颉利可汗会谈,巧施反间计惊退突厥大军。
李世民从征七年来,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统一了整个北方,立下了不世之功!】
【弹幕:我秦王也,故来一决!】
【弹幕: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弹幕:率军起义攻占长安,浅水原大败西嘉,柏壁之战收复龙兴之地,洛阳之战一举擒双王,洺水之战重创刘黑闼,平定山东起义时陈兵江淮,逼迫杜伏威离开领地……不愧是我的天策上将!】
【弹幕: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弹幕:战功赫赫,天纵英才,不足以形容其伟!】
【弹幕:天策上将,实至名归!】
【弹幕:哭包凤一刀一个小朋友。(哈哈)】
无数人震撼极了,人都麻木了,那一连串的战绩拿出来,所有人都汗颜不已:“我算是明白了天幕所说的战功赫赫的含金量了!这合着天下就是一个人打下来的啊。”
不过后面这个是不是有什么诡异的东西混进去了!
其他人在惊叹李世民战功逆天,天策上将实至名归的时候,一些雄主也不免对唐皇李渊有点羡慕嫉妒恨,羡慕嫉妒他有如此厉害的好儿子。
秦王汉武都承认他酸了!
断更通知,要准备考试,所以停更一段时间,抱歉了,宝子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