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炼体功法

实际上,映天融入小部分妖兽精血后,又修炼了逆天的《星象天焚典》,肉身强度已大幅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也相当惊人。

只不过,他目前不知道自己的炼体境界已接近“破体小乘”。

修炼《星象天焚典》第一重,可使武者借助少许星辰之力打破原有的身体桎梏,在一定程度上重塑肉身,强化血肉骨胳,扩展穴道经脉。

最终使武者的身体破而后立,实现肉身质的变化,达到更加强悍、更具韧性和柔性的程度。

而且,武者还能拥有令人不可思议的自我修复能力。

修炼此功法极难,实现这个肉身质变的过程就是破体。

将《星象天焚典》第一重前期修炼完成,可以达到破体小乘境界,武者的肉身强度相当于有罡衣护体的先天。

映天还不知道的是,当修炼完中期可至破体大乘境界,肉身强度相当于宗师。

修完后期至大成,可达破体巅峰境界,肉身强度相当于大宗师!

当武者突破到先天境界后,可以凭借内气在体表形成一道无形的气罩。

该气罩被称为“罡衣”,可大大增强武者的防御。武道境界越高,罡衣的防护能力就越强。

淬体武者用力一剑可能会刺破先天强者的气罩,但很难破坏宗师和大宗师的罡衣。

实际上,水蓝星武者的体表罡衣受到这方世界的影响,防御程度并不太强。

另一方面,先天、宗师和大宗师祭出罡衣防御时要消耗不少的真气。

而唐映天可凭肉身去战斗,便能节省更多的真气维持战力,这就是炼体武者的优势之一。

但炼体功法岂是一个防护作用可以概论的?更别说奇妙无穷的《星象天焚典》了。

武者达到破体期小乘境界,除了肉身的强度外,他的速度,以及身体的敏捷度和柔韧性,特别是血肉骨胳的自愈能力,就远不是普通武者可以比拟的。

虽然炼体的好处明显,但绝大多数武者和修士不敢、不能或不屑去修炼此类功法。

因为炼体的条件苛刻,要求太多,修炼进度极为缓慢。

不仅如此,还要经历焚肉沥血、挫骨削皮的生死磨难,一不小心就会肉身尽毁、神魂俱灭。

炼体不但考验修炼者的意志力和忍受力,还要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

强大的家族宗门子弟有众多的天材地宝可以使用,有高阶的攻防装备加以傍身,他们才不会拨草寻蛇,去冒生死之险去找不痛快。

所以,炼体的人不只凤毛麟角,此法还被认为是底层武者的修炼途径。炼体反而让大家不屑,甚至被认为是奇葩的存在。

这时,映天见“老头”还茫然不解,便说道:“医生,我伤得并不重,身体又很棒,恢复速度当然比一般人快了。”

方豆豆缓过神来,拉了拉“老头”的白大卦,与他一起走向门边。

只见两人悄悄地说着什么,“老头”还时不时地转头瞅了瞅映天。

不一会儿,“老头”走了过来,说道:“小伙子,我知道你是武者,但习武之人我见多了,这么快能恢复身体的你是第一个。过来吧,我再检查一下。”

原来,方豆豆也知道自己是武者了。映天对此并不意外,他迟早会向小胖子坦白的。

这时,他回复道:“不用了,医生。我知道自己的状况,谢谢你。”

说完话,便向叶芷菡眨了眨眼,拉着方豆豆向门外跑去。

“小子,你还没有办出院手续!”“老头”急忙叫道。

“黄医生,我来办吧。”叶芷菡歉疚地说。

映天不知道的是,这“老头”可是叶芷菡恳求家人专门请来的主治医生。

“好吧。”“老头”摇了摇头,带着小姑娘去办手续了。

十多分钟后,叶芷菡走出医院大门。等候在外面的两哥们一见到她,微笑着迎了上去。

映天红着脸说:“芷菡,给你添麻烦了。我一共花了多少钱?明天就还给你。”

他第一次这么亲昵地直呼女生的名字,心里既充满感激,也七上八下慌得一比。

“没有花钱,我们家为医院捐过款,这次是免费的。”芷菡说了句谎,脸蛋也红得像熟透的苹果,慌张地低下了头。

她认为家里人这次能关照映天,就是因为他救过小弟的原因。

冰清玉洁的小芷菡,始终秉持与人为善、投桃报李的君子情怀。

殊不知,现在叶家有人开始实施“养猪计划”。既然要把猪快速养肥,花点零碎银子就不在话下。

对于芷菡的表情,豆豆装着没有看见,知趣的躲到一边去了。

他知道映天家里困难,叶家能帮助自己的兄弟,他乐见其成。

何况,这些钱对于叶家而言还谈不上九牛一毛,只能算一丢丢而已。

通过他们的交谈,映天得知是雷警官和叶家救了自己。

现在,他打心眼里认同了芷菡,已把她当作和方豆豆一样的好朋友。对于这样的朋友,他百分百信任。

皓月当空,天穹像被洗涤了一遍,清澈明朗。

高平是一个不夜城,晚上九点多了,商店里仍然灯火辉煌,四周还有三三两两的人群行走在街道上,远处也飘来阵阵烧烤的孜然味香。

映天深深地吸了口气,想起昨天的拼死搏击,好似仍在睡梦里。

叶芷菡提议道:“今天的月亮真漂亮,我们不如去那个山坡上赏月?”

方豆豆扬了扬手上的水果袋,跟着附和:“良辰美景,又有这么多好吃的,正适合赏月。何况……你小子也应该给我们讲讲武者的故事。哈哈……”

映天抬手曲指,轻轻地磕了下他的额头,笑道:“你这个吃货,走吧,我们上山。”

小山坡离这里不远,三人只花了十多分钟,就坐在了坡顶的大岩石上。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风起于微末
连载中浮水残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