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严寒来袭

已经很晚了,赵嘉庚叹了口气,结束了一天的努力

她是一位大学生,虽然已经放了寒假,但还是在二手网站兼职卖点自己做的手工小玩意儿

什么赚钱她就做什么,无论是粘土滴胶还是刺绣雕刻,她都卖过,只是为了给自己赚点零花钱

除此之外,她还写文,画稿,甚至当起了临时编辑

没办法,她家就是个普通家庭,父母亲辛辛苦苦几十年从农村出来,好不容易才在这个城市立足下来。上个月又勉强掏空了身上所有钱买了一套二手老破小,更是不剩多少

“得有套房啊,否则以后就真的不能给嘉庚剩点啥了。”

父母的同辈人很多都重男轻女,有了女儿后要么就再生个二胎弟弟,要不就干脆直接躺平了,觉得反正给女儿的钱也要带出去,那何苦操劳了自己。

与此相比,父母对自己已是很好。现在虽然家里值钱的只有这一套老房子,但是再贵的新房别说她们家了,就算是其他小康家庭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买得起,她又怎么能苛求他们呢

想到这里,赵嘉庚又看了看身边

六七十平的房子里一厨一卫一厅两卧,面积都很小,装修基本为零。好在厨房厕所里的水电和暖气铺设都是前房主留得,没有再花钱。

留下的还有两张床,两张桌子,一个柜子和一把椅子,就算是出租屋都比她们家阔气不少。

好在她爹是个装修揽工师傅,动手能力强,木头活和贴瓷砖都会干,打算忙完这阵子就买点木材回来自己打。

她妈在自由市场上支了个摊,每天卖点早中晚餐,没顾客的时候就坐那自娱自乐织点东西,给钱就卖。

赵嘉庚盘算着,自己父母每个月各能赚个几千,但都是苦力活,寒冬腊月和酷热难耐也得出去揽工。等自己以后毕业了有了收入,再发展个副业赚点钱,就给他们也吃点买点好的,让父母也享受享受这个繁华城市的生活。

计划是美好的,她现在又回到了兼职的工作上,打开网络准备赚钱。

谁知道当她刚打开网络,上面推送的一条新闻赫然入目:某地重鸡瘟和禽流感来袭,肉类产量骤减。

这么小一条新闻,几乎完全被淹没在了热搜中,下面的评论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全都在嘻嘻哈哈。

但是赵嘉庚却很重视,兴达自由市场,可不就是她妈李雪桂摆摊的地方吗!如果肉类产量骤减,那进价就会瞬间涨起来,生意就不好做了。

正在胡思乱想着呢,楼下传来响声,是她爹赵伟成骑摩托回来了。摩托旁边吊着个桶,里面杂七杂八装着他平时用的各种工具,后面不远处是开着三轮车收摊回家的她妈。

两口子回了家还在讨论,她妈连声叹气:“你是不知道,今年奇怪的很,往年也有过流感,可就没今年这么严重!”

她爹也连声答应:“你是不知道,今年怪得很呀,旱灾粮食可也减产了,虽然现在还没显现出来,但也是迟早的事情了!”

赵嘉庚默默端出来热好了的稀饭,一家三口坐着简易的塑料凳子围一起吃了起来。

赵伟成和李雪桂商量了半天,决定先买点腌制肉放家里,毕竟媳妇就在市场工作,也方便。而且下下个月就要过年了,他们一家打算在这个新房子里过年,没有年货可不行。

至于粮食,两人也想了办法:先买点面和干货备着,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豆类,装进空的大饮料瓶里密封起来,能放好久。

赵嘉庚听着觉得父母有点大惊小怪了,转念想想又很正常。

他们是经历过缺衣少食的老一代人,饥饿不仅让她妈留下了胃病常年吃药,更是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得做准备。不仅爱囤东西,舍不得一点点浪费,还几乎不会扔掉任何就算已经坏掉的东西。

用过的塑料袋要收在一起留着再用,快递盒要留着收纳或者拆开成纸板,就连饮料瓶也各有用处,如果是个玻璃瓶则更了不得,被她妈洗干净后整整齐齐的摆在一起。

她爸更厉害,给泡沫箱子里铲了十几铲子楼下绿化带内挖来的土,直接在阳台上种起了菜。

一箱子点的豆芽,一把韭菜,还有几株辣椒,这就是她们家的所有蔬菜。

除此之外,还有薄荷和圣女果柠檬各一盆,是从之前的出租屋里搬过来的。

在这两口子的熏陶下长大的赵嘉庚,也自然做到了家中有粮心不慌,不仅从来不浪费,还常备必需品。

毕竟不过期的东西,比如卫生巾或者卫生纸,平时备着也无所谓,但是急用的时候没有可就要命了。

她可做不到彻底用完再去买。

而她爹妈说着说着,又扯回到了老生常谈的房子家具问题上,她爹拍着胸脯向老婆保证:绝对在过年前解决,木料这两天就到了,放心。

第二天天还不亮,她爹妈就急匆匆走了。

一个是为了摆摊占好地方,一个是为了去给雇主打家具。

赵嘉庚先是从锅里拿出她妈给她留的煮鸡蛋和热牛奶吃了,又去给她爹的宝贝蔬菜浇水。

浇水时她无意从阳台上往下看了一眼,却发现外面天气不太好,灰蒙蒙的没有一点生气。

不会是要下大雨或者大雪了吧?晚上得去送伞,她妈三轮车前面有个封闭的棚不用担心,但是她爸可就麻烦了。

怀着这样的担心,她天不黑就出了家门,骑着自行车去找她爹了。

赵伟成今日过的比较顺利,活很快就干完了,结了帐就准备去找老婆等会回家。

天上飘起了小雪混着雨,有点冷,明天估计就是大雪了。

这时候定的木料到了,他们夫妻两个忙了半天才把东西搬到赵伟成用的小拖车上,又拿麻绳绑在三轮后面,捎带着李雪桂买的准备下下个月过年的米面油和干货。

其实这样是不太符合交通安全规范的,毕竟一个急转弯就容易把米面油都甩出去,但是李雪桂对自己的车技很自信。况且这么冷的天又下雪,街上早没行人了,除了要赚钱的他们夫妻两个还会有谁呢。

然后他俩就看到了自家闺女蹬着自行车过来。

李雪桂看着空着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后座,觉得反正来都来了,不如顺便再买点啥带回去。反正快收摊了水果蔬菜都能便宜点,对了,得再买点盐备着,自己腌肉和腊肠虽然麻烦了点,但是也能省点。

再说了,她小的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过年前都会腌肉蒸馒头,反倒是现在经济发展条件好了大家才渐渐不做饭了,不过手艺还在这摆着呢,忘不了。

于是她转头又去搜罗了一圈,买了点品相不好的水果蔬菜,又跑到隔壁粮油店买了不少盐糖和碱面。

赵伟成知道她媳妇买这些做什么,盐用来腌肉,糖用来做罐头,都是好东西。而且谁知道过年期间能有几家店开门,先备着总没有问题。

晚上一家三口吃饭的时候,赵伟成和李雪桂夫妻两商量了一下,如果明天下大雪肯定也不好做生意,干脆就不出去了在家呆一天。

刚好一个把家具做了,一个把水果做罐头。

说干就干,第二天天刚亮,赵伟成就在家里钉起了木头。

这是个没有电梯的老小区,一层两户人家,院子里生长着和小区年龄一样大的高大树木。房子盖的很结实,最高也就他们一家居住的六楼。

由于实在是又老又旧,不仅附近没有学校不适合小孩子,还没有电梯不适合老年人,居住率并不算高。比如他们楼下就没住人,这让她妈李雪桂总觉得地暖钱交的不值——暖意全扩散到旁边冷房间里去了。

太亏了。

但是现在一个好处终于展露了出来,至少赵伟成在家敲敲打打不会被邻居投诉。

他先是给女儿打了一个柜子,家里之前那个柜子放他俩卧室里了,里面除了衣服还塞满了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和给老婆治胃病的药。现在有了这个柜子,女儿也能放点自己的东西。

赵嘉庚在一边指导她爹多给自己做几个抽屉,之前她通过做手工艺品在网上卖钱,家里摆了各种乱七八糟的素材和工具,得好好收纳起来。

一家子忙到晚上才空闲下来,然而也没有休息,得来不易的自由时间,得好好利用起来。

就这样又平安无事过了一周。

直到严寒来袭。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当一家子普通人面对天灾
连载中大灰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