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宫的路上,平复情绪,宣宝儿回想一天的遭遇。
她与木槿分析:“木槿姑姑,你有没有觉得那些流民出现得太凑巧了?就好像特意等我们。”
“按理说选京郊作案风险太大,或许他们太心急,故而铤而走险。”木槿不确定地说。
“也许吧。”
.
进宫后,与木槿道别,回乾清宫,宣宝儿累了,将路上买的一些小玩意儿送给白荷和孙海,两人道谢。
没歇息一会,有小太监跑来传话,说小皇帝在文华殿,让宣宝儿过去。
宣宝儿打起精神,又往文华殿去。
一进偏殿,宣宝儿看到地上跪着的人,旁边站着一位没见过的锦衣卫以及出手救过她的那两位女子,她很是惊讶。
“陛下,这个人怎么会在这里?”
地上跪着的是那个獐头鼠目的流民,浑身是伤,一脸惊恐。
“锦衣卫北镇抚司刚刚审讯完这人,”高拱接话,“宝儿姑娘也听一听。”
锦衣卫宽肩粗臂,长相凶狠,语气不善:“将刚才招供的话再叙述一次!”
那獐头鼠目流民用畏惧的眼神看了眼宣宝儿,小心翼翼:“罪民等人昨晚在城外破庙歇脚,今日一早我等一行人商议快过年了要不要回乡,要是即日启程正月十五前还能到家。可是因我等没找到工做,没挣到钱,又没有盘缠回乡,兄弟们羞愧,难以决断。就这样商量来商量去拖到快到正午,我太饿,想去找找吃的,才走出破庙不远,一人忽然出现,他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但说话细声细气。”
他抬眼看了看宣宝儿等人脸色,见他们神色如常,咬了咬牙又继续说下去:“他告诉我有一笔大买卖想跟我做,我当然知道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便质问他有何图谋,那人轻蔑一笑,只问我干不干。我快饿死了,有机会自然想抓住,于是问他想让我做什么。他告诉我只需要我怂恿我们兄弟几人拦路抢劫一辆马车便可,能抢到多少凭我们本事,后又说若我能让马车里的人再也回不了京城,他能给我一千两银子。我……我答应了。他将马车样式特征告诉了我,还先给了我一百两银子的银票,被我藏在破庙里。于是……我们就……就……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后来见马车上有男有女,还有小孩子,想着应该是哪一家人出游,那人与这家人有大仇……我哪里知道姑娘竟是宫里的人,若我知道了,给我一千个一万个胆子我都不敢答应那人。”
他哭丧着脸,一脸懊恼,宣宝儿却比之前更厌恶他。
一开始,宣宝儿想着他们是流民,毕竟生活所迫,她将人交给官府,官府自然会按规矩处置。如今听了他这一番话,她明白了,有些是穷人,而有些天生就是恶人,他们欺软怕硬,无恶不作。
“你的意思是,普通人就活该被你们抢被你们害?”宣宝儿冷冷开口。
“姑娘,小人不敢,小人不敢!求姑娘饶命啊!”
宣宝儿神情冰冷,跪下叩头:“陛下,奴婢不知因何与人结怨才招来如此大祸,还请陛下为奴婢做主。”
小皇帝朱翊钧还是第一次见宣宝儿如此郑重其事,连忙将她扶起:“宝儿姐姐,你放心,朕已经派人去找那个神秘人了,等找到了查清楚,朕绝对不会放过幕后之人!”
宣宝儿脸色缓和,勉强笑了笑:“今日差点连累了木槿姑姑和郑家人,奴婢实在过意不去。”
“朕等会让人给他们送东西压压惊。”小皇帝朱翊钧立刻接话。
宣宝儿本意不是让小皇帝赏赐东西,而是想自己送东西出宫,郑家人毕竟是被自己连累了,没想到小皇帝这样大方,宣宝儿心下感动。
“今日多谢陛下派人保护奴婢,不然还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宣宝儿真诚道谢。
“宝儿姐姐不怪朕派人跟着就好。”小皇帝朱翊钧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听她们说宝儿姐姐身手不错,即便没朕派去的人,宝儿姐姐必定也能逢凶化吉。”
宣宝儿这才想起自己动手之事被人看到,不知小皇帝有没有忌讳,连忙解释说:“奴婢只会三脚猫功夫,自保逃命还行,真与他们动手恐怕占不到便宜。”
【末世三年,打了三年丧尸,没点自保能力早就加入丧尸队伍了。】
“能自保也很厉害,”小皇帝朱翊钧知道来这里之前宣宝儿生存环境恶劣,打心底里佩服她求生的这种韧劲,“朕也要找个武术师傅学些拳脚功夫。”
宣宝儿赞同:“陛下聪慧,年纪小身体柔韧,正是练武的好时候。”
【练武能强身健体,皇帝这个职位还是个高危职位,多些本领免得被人暗算。小皇帝这么乖,还是很有希望成为明君的。】
宣宝儿每次夸人都很真挚直白,小皇帝朱翊钧不好意思红了脸,转头对着锦衣卫和保护过宣宝儿的女子吩咐:“今日之事绝不可让外人知道,宝儿姐姐会武功之事也不可外传!”
“是,陛下!”
“将人带下去严格看管,决不能出任何意外!”
他们将人带下去,三位阁老上前慰问宣宝儿,宣宝儿一一答谢。
在回宫的路上,宣宝儿就仔细思量过,现在终于下定决心:“陛下,能否给奴婢几张纸和一支笔?”
“宝儿姐姐要写什么吗?”小皇帝朱翊钧下意识问。
“奴婢要画几样东西。”
笔和纸以及磨好的墨汁很快送过来。
这半年来,宣宝儿已经能用好毛笔了,只是字写得还是横七扭八的,不过她今日不写字,只画画。
很快,一幅画完成,宣宝儿放在案桌一边。
墨迹还没干,小皇帝朱翊钧和三位阁老急忙上前看。
宣宝儿:【他们好奇心这么重?小皇帝也就算了,十岁小孩子嘛,怎么三位阁老也这么不稳重?】
张居正神色自若,高拱撅起来嘴,高仪嘴角微微翘起。
纸上是一株植物,植物旁边是长得像石头的果实。
“这是何物?”小皇帝好奇问。
“此乃马铃薯。”宣宝儿正在画另一幅画,回答说。
小皇帝朱翊钧看了看三位阁老,他们微微摇头,表示不认识。
宣宝儿头都没抬,“你们别急,我还要画两幅画,等会一起告诉你们。”
众人坐回原位,眼睛却一刻都没离开宣宝儿那边。
终于,三幅画都画好了。
宣宝儿拿起第一幅墨汁干了的,很满意自己画的,笑着说:“这是马铃薯,吃的。你们别看它长得平平无奇,这可是好东西。马铃薯一亩地的产量是稻麦的四至五倍,而且——”
“什么?”高仪大吃一惊,站起身不敢置信地盯着宣宝儿手中的画纸,这还是他第一次这么激动,“真有这么高产量?”
宣宝儿点头,“这还是其一,其二这种植物耐旱耐碱耐低温,十分适合我们种植。”
小冰河时期,干旱大寒天明显增加,从洪武到崇祯自然灾害超过1000次了。
大明的灭亡有其内部原因,但外部环境恶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张居正和高拱也坐不住了,连忙上前,高拱从宣宝儿手中抢过画纸,从怀里掏出眼镜,盯着仔细看。
宣宝儿习惯高拱直来直去,并不介意。
“陛下可派人去找找看,这种植物现在应该存在民间了。”①
【要是没记错,民间现在就是管土豆叫马铃薯。原本产自南美洲,又传入欧洲,从海上贸易运进大明,只不过现在还没大规模种植。现在的土豆已经经过印第安人长期的人工栽培,口感和产量都不错。】
小皇帝朱翊钧对农事一知半解,没有三位阁老这么激动,但也知道这是好东西。
“好,朕会派人去找。”
“若是找不到马铃薯,可以找找洋芋、山药蛋、荷兰薯、爪哇薯、洋番薯、地蛋。”宣宝儿补充。
【我记得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字。】
宣宝儿接下来两张画的是番薯和玉米。
“玉米又称玉蜀黍、包谷、包米,陛下可派人去西南边找,说不好那边已经有人在种植了。”
宣宝儿记得玉米不是通过海上贸易进入大明的,而是通过西南陆路贸易,而且传入时间更早。
“至于最后这幅番薯……”
【即便我现在没画,小皇帝长大之后也会推广种植的,现在算不算我抢了他的政绩呢?算了,抢了就抢了,早一点推广总比等以后饿死人推广好。】
小皇帝朱翊钧心一揪,他的子民以后会面临如此残酷的一天吗?
“奴婢若没记错,番薯现在可以在广东和福建一带找到。”宣宝儿已经顾不上他们问她怎么会知道这么多这么详细了,现在京郊就有流民,再瞻前顾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饿肚子。
从刚刚他们看到宣宝儿的第一张画后,三位阁老一直默默听宣宝儿讲话。
直到宣宝儿将三幅画介绍完,三位阁老这才郑重地向宣宝儿鞠了一躬。
宣宝儿连忙避开,“三位阁老这是干什么?”
“宝儿姑娘是我大明之福星,心怀社稷,体恤百姓,老夫……老夫……敬佩!”高拱抹了抹眼泪。
【哎,真没想到高老头这么感性,还哭了起来。】
高拱一点都没羞恼,没看见连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张居正眼眶都湿润了吗。
这几天太忙了,不好意思来迟了……[狗头叼玫瑰]
注1:番薯土豆玉米进入大明具体时间存在争议,为故事情节推进本文采取其中之一,若有不同意见,请保持个人见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