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018

小皇帝朱翊钧、张居正和高拱等人并不觉得皇宫不安全。

不过还是将宣宝儿的提醒放在心上,加强护卫。

另一边,言官们试图请动陈太后和李太后出面,被两位太后以后宫不可干政挡了回去。

总不能每次用得上她们就劝她们用孝道压迫皇上,用不上她们就上奏呵斥她们后宫干政吧?

李太后又不真的是那等愚昧无知、任人摆布的妇人,她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而陈太后虽不精通政务,但坚定站在小皇帝和李太后这一边。

这日又是大朝会。

小皇帝朱翊钧很直白问都察院、六科给事中这些官员:“尔等可明白朕变法之深意?”

持续半个月对峙,言官们没讨到好,有些人低垂着头,不知在想什么;有些人一副宁死不屈神色,明显不服气;还有些人左顾右盼,希望有人出来替他们说话。

大殿无人说话。

内阁与六部都控制在小皇帝和三位阁老手中,任谁也不能指责哪一个具体的人独断专行。

吵了半个月架,该吵的都吵完了,今日是最后决断时刻。

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从都察院官员那列队伍中出列。

他颤抖着身子,用发颤悲痛的声音说:“老臣吕忠国恳求陛下收回成命!若陛下执意不肯,老臣将撞死在大殿上,只祈愿老臣血肉能使陛下不被奸人蒙蔽啊!”

“吕大人!”

“吕大人!万万不可啊!”

“陛下!”

……

一片呼号声。

张居正、高拱转身,似笑非笑盯着吕忠国。

吕忠国亦是死死盯着他们,一副恨不得咬死他们的样子。

张居正、高拱不约而同地想:看来我就是他所说的奸人了。

“吕爱卿,你是老臣,在朝堂多年,还不明白朕的用意吗?”小皇帝朱翊钧已经能十分自如地应对这些情况了。

这自然都是在张居正和高拱、高仪指导下练习出来的能力。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变啊!”吕忠国坚持。

小皇帝朱翊钧不再争辩,命令:“来人!去,将这东西拿给吕爱卿看。”

孟冲将一本奏折拿着,小跑向吕忠国。

众人好奇看向孟冲手里的东西。

“吕大人,您拿好。”孟冲双手递给吕国忠。

吕国忠一脸正气拿过来,打开看,脸越来越黑。

看完后,吕国忠跪下,“陛下,臣忠心报国,绝无私心,还望陛下明察。”

他身子还在抖动,这次是被吓的。

小皇帝朱翊钧没让他起身,指向一处,那里放着厚厚一沓奏折,“将这些东西都拿给各位爱卿看看。”

一下子又出来四位宦官,他们分为两对,一人走在前面,一人双手端起奏折,前面的人走到都察院某位大人身边,将奏折双手递给他,直到将所有奏折发到被参奏之人手中。

他们人一个个忽然跪下。

其他人不明所以,一脸茫然。

“你们可心服口服?”小皇帝朱翊钧再次问。

这些都是大明培养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人,他很伤心。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

接二连三的声音从刚刚还嘴硬的人嘴里……

“唉!”

张居正和高拱皆深深叹了口气。

“那奏折里到底写了什么?为何不让我等也看看?”其他官员小声问站在自己附近的人。

“不知。我猜陛下这是顾忌他们面子。”

……

言官制度变法作为诏令正式下发,从皇宫里出来的侍卫护卫着司礼监掌印孟冲,将诏令贴在午门口。

午门口的学子们因多日静默,面如菜色,神情萎靡不振。

一人站起身,脚步踉跄往午门口跑,后面又有数人跟着起身跑。

抬头快速浏览,嘴里嘀咕:“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昏君!”

“无知小儿!”

“无耻小人!”

“天要亡我大明啊!”

……

有人怒斥,有人咒骂,有人大声哭了起来……

孟冲静静站在一边看着他们,并未阻止。

等所有人都看了一遍,情绪稍微平静,他开口:“陛下口谕,尔等听旨!”

他们这才注意到那位站在众人之首的宦官,他面色苍白,身着飞鱼服,身后跟着禁卫军。

众人知道很可能是司礼监的人,跪下:“学生听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孟冲将圣谕一字不落复述出来。

大概意思是皇上知道这些学子一片赤诚之心,他们只不过被人挑拨,对朝纲多有误解。此次变法之事既定,绝无更改可能。皇上不责怪他们罪同谋逆之行为,万望他们回去努力读书,学有所成,参加科举,早日进入朝堂,利国利民。

听完皇帝圣谕,有人双眼湿润,众人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位,都散了吧。”孟冲说。

众人起身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与他们想象的不同。

他们以为今日大朝会必然会有一番大动静,甚至在等待,只要传出哪位谏官血溅大殿,他们必然振臂讨伐奸臣昏君,为了大明前途,即便死也不怕。

可今日大朝会风平浪静,言官制度变革以诏令形式张贴出来,已成定局。

为首的几位书生,他们看起来年纪比其他人大,身着锦缎,相互以目光询问接下来要如何做。

他们是都察院赵御史的学生,听令于赵御史。

赵御史进宫之前嘱咐他们,只要大朝会延长,他们便可行动,高声讨伐,将事情闹更大。

一般而言,大朝会以启奏八件事为限,午时前结束。

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官员商议过,面对吕国忠拿命来劝谏,若是皇上不收回成命,他们将跪在大殿不起。

现在离午时还有一个时辰。

有人小心翼翼问:“公公,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大人们……可……”

孟冲一直笑眯眯看着他,他却问不下去了。

孟冲似乎没生气他僭越打听,“放心,他们没事,万岁爷留他们议事,诏令可是经过六科给事中才下发的。”

六科给事中除了监督纠举之责,还需要审阅奏折和记录、传达圣旨诏令。

孟冲心平气和:“好了,这些事有各位大人做主,大家回去好好读书吧,待大家登科之后有的是机会为皇上效命。”

不少人羞愧低头。

他们中许多人心高气傲、自命不凡,虽还未进入官场,然平日与友人们私下多有议论朝政。

大明初期,妄议朝纲是死罪。

后来文官势力越来越强大,各书院常常聚集公然议论朝纲,这风气在学子中也十分盛行。

不少读书人向来自视甚高,明明连书都没读清楚,更不提还没接触过官场,行万里路,但总爱说若自己坐到那个位置将会如何如何,必然不会那么窝囊,比其他人强上千倍万倍,从来没想过自己提出的对策是空中楼阁,毫无根基的。

有些甚至是被书院所属势力挑拨。

张居正和高拱整治过这类空谈之风气,不过效果有限。

有些人很快散去,还有些人不死心,想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一看,站在午门口目送他们的孟冲和戒备森严的禁卫军,只好带着怨气离开。

诏令很快传遍整个京城,通过驿站快马加鞭送达到各地方。

京城百姓聚在城门口,那些识字的人念出声,他们似懂非懂听着。

“快看!聚集在午门口那些书生都散了。”

老百姓见那些儒生打扮的书生一个个茫茫然然、垂头丧气地往大街上走,很是惊讶。

他们动静实在太大,这半个月老百姓过得担惊受怕的。

“是不是要征税?”有人没听懂诏令,看了眼那些书生,毫不关心。

“不是。”

“是不是要人服徭役?”

“非也。”

“此份诏令乃针对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巡察御史这些官员,你们听我慢慢道来……”一书生模样人摇头晃脑说。

“不是徭役征税就行了。我还要做生意呢,没工夫听这些大人们的事。”

人群一下子一哄而散,这半个月京城剑拔弩张,老百姓怕无故被波及,能躲家里的躲家里,做小买卖的小贩根本没生意,生计都成问题了。

现在午门口那群书生都散了,想必日子很快会恢复如常,他们还是抓紧工夫准备出摊吧。

那书生见人走光了也不生气,在心里默默条分缕析诏令内容,时不时点头。

当然,并非所有诏令都会张贴出来。

特别是这种关于官场之事,一般而言会通过官方文书下发到各个地方足够了。

但是大量学子聚集午门静默,影响颇大。

张居正、高拱、高仪和小皇帝商议后,决定要将事情昭告天下,让百姓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然,最后某些人很可能利用此次事件引导百姓误解朝廷。

现在有事情没工夫闲聊没关系,等傍晚收工回家,街里街坊四处串门闲聊时总会聊到这件事。

黄纸黑字在那里贴着,不怕有人胡乱造谣。

.

宣宝儿时刻关注着这事发展,得知事情顺利,十分高兴。

她没想到系统竟告诉她,这也算她在做任务,只不过任务进度条没达到百分之百,系统暂时无法下发奖励。

她听了有些失望,询问系统进度条什么时候能达百分之百,系统说到时候她就知道了。

搞得神神秘秘的。

不过,很快她就高兴起来了。

系统提示她上次任务已经完成了,补发军饷已经基本完成。

她摸了摸自己浓密乌黑的头发。

可算护住了。

系统:[10颗延长寿命丹药事关重大,以防宿主弄丢或被人偷走,系统暂时不会下发实物。宿主只要心念一动,告知用药对象,系统将会在不惊动用药对象的情况下用药。]

这样最好不过!真要给别人药,先不说如何解释获得此物,纵使自己说得天花乱坠,别人未必敢吃。

宣宝儿陷入沉思,那她将药给谁用呢?

感谢宝子们收藏评论[比心][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018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被读心后成了大明团宠
连载中天争青 /